第202章 檄文天下

“今昭皇楚宴,承天命,顺民心,率铁血之师,起于北疆,誓师北伐,讨伐国贼,清君侧,复社稷!凡天下义士,若有愿助昭国一臂之力者,昭皇定当以礼相待,授以官爵,赐以田宅;若有大炎官吏,能幡然醒悟,开城献降,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官复原职,甚至擢升;若有执迷不悟,助纣为虐,负隅顽抗者,昭军所到之处,城破之日,玉石俱焚,鸡犬不留!天道昭昭,罪有应得;顺昌逆亡,大势所趋!檄文到日,望天下共鉴!”

“好!写得好!简直是字字如雷,句句如剑!”楚宴大步走入书房,披风上还带着雪原的寒气。他接过檄文,一气读完,忍不住拍案而起,声音激荡,眼中燃起熊熊战意。他没想到,萧靖竟能将谢衡的罪行写得如此条分缕析,将昭国北伐的正义性阐述得如此振聋发聩。这不仅是一篇檄文,更是一道宣告书,宣告旧秩序的崩塌,新秩序的崛起。

萧靖起身,躬身行礼,神色平静却坚定:“陛下过奖。此檄文能成,全赖陛下与皇后娘娘的仁德感召,以及昭国百姓的支持。臣不过执笔,真正凝聚民心者,是陛下与娘娘的仁政。只要将此檄文传遍天下,定能动摇大炎的根基,瓦解其军心,为北伐大军铺平道路。”

楚宴重重点头,目光如炬:“传朕旨意!命魏小六立刻组织驿传队伍,将此檄文抄写三千份,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轨车与快马,传向天下各州郡!每州设宣读台,每日晨昏各诵读一次,务必让每一个百姓,都知道谢衡的罪行,知道朕北伐的决心,知道昭国带来的希望!”

“遵旨!”魏小六躬身领命,迅速退下。片刻后,昭都驿馆灯火通明,数百名抄写官伏案疾书,笔尖飞舞;驿卒们整装待发,马匹喂饱,轨车调试完毕,只待出发。

接下来的日子里,昭国的驿传系统进入战时状态,高速运转。数百名驿卒骑着特制的“追风马”,日行八百里,穿越风雪,奔赴各地;同时,轨车系统发挥巨大作用——这种由苏晚主持建造的铁轨运输系统,以蒸汽为动力,日行千里,将檄文与军情迅速送往边远州郡。每到一地,地方官吏立即组织百姓集会,当众宣读《讨逆檄》,并张贴于城门、市集、驿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檄文所到之处,如石破天惊,掀起滔天巨浪。

在大炎的东川州,一场大雪刚停,茶馆内人声鼎沸。一名年轻的士子立于高台,手持檄文,声音激昂,字字清晰,如钟声敲击人心。百姓们围拢而来,静静聆听。当读到“苛捐杂税,鱼肉百姓”时,一名衣衫褴褛的老农突然跪地,老泪纵横:“是啊!去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谢衡的爪牙还逼着我们交‘雪税’,我的儿子才十六岁,就因为交不起税,被他们活活打死在县衙门前!”众人闻言,无不扼腕叹息。

当读到“勾结北狄,卖国求荣”时,一名断了左臂的退役士兵猛然站起,怒拍桌子,震得茶碗跳动:“我在北疆守边十年,亲眼见过北狄骑兵的战术与谢衡的布防图一模一样!原来是我们自己的丞相,出卖了边防!我们流的血,都是谢衡的刀!”他声音嘶哑,眼中含泪。

士子读罢,高举檄文,大声疾呼:“昭皇楚宴,顺天应人,起兵北伐,讨伐国贼!我们若再沉默,便是助纣为虐!今日,我愿投笔从戎,加入北军,为天下百姓,讨一个公道!”

“支持昭军!推翻谢衡!”“还我河山!还我公道!”茶馆内百姓齐声高呼,声浪冲破屋顶,惊飞寒鸦。当晚,东川州便有三百青年报名参军,自愿组成“义勇先遣队”,奔赴北疆。

在大炎的南湘州,檄文如春风化雨,唤醒沉睡的民心。南湘百姓长期遭受谢衡爪牙的压榨,税赋沉重,民不聊生。当他们看到檄文中“凡献城归降者,既往不咎”时,眼中重新燃起希望。一名乡绅在宗祠召集族人,沉声道:“昭国如今势大,火器精良,粮草充足,又有皇后娘娘的‘天工神器’,谢衡必败无疑!我们若继续效忠奸贼,城破之日,必遭屠戮;不如趁早归顺,保全乡里,也为子孙谋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