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东西并不复杂,说简单点就是一批网格大小不一的铁板,以及固定这些铁板的导槽和架子,当然由于体积问题,架子必须非常稳固。
他现在要做的是翻砂筑模,把铁壳里面的沙子,画成他想要的形状,至于尺寸这些都无所谓,大了剪小了拼。
等画完形状盖上盖子,高炉制造的铁水已经出炉,壮汉康斯坦赤裸上身,将一大勺通红滚烫的汁水,缓缓倒进铁壳子上方的小孔,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它冷却凝固。
在车间耽误半天,需要的配件已经全部就位,康斯坦他们忙的浑身是汗。
不愧是毛熊,远看真像一头棕熊,裸露的上半身,只有脖子上面毛发少一点,其他地方的毛发甚至多到卷曲,不过也有可能是温度高烤卷了。
临走时,康斯坦说他们基本掌握炒钢法,一炉能有200斤左右的钢水,已经好几天没有出废钢,但是现在有不少问题摆在眼前。
首先铁矿石的运输、开采是一个问题,土法炼焦的效率也是一个问题,他们采用五眼圆窑炼焦,一次装煤20吨,四个昼夜出焦12吨左右,成焦率堪堪达到60%,这和别人差了一截。
其实这些说到底都是一个问题——缺人,只不过康斯坦说的比较委婉,因为人手不够,目前都集中在高炉和炼焦这里,实在没有精力去展开炼铜项目。
张振华点点头,思索一会有了决定,让他在制作完成大作战指定工具前提下,开始设备升级。
高炉不好用,那就生产穿越手册提供的现代化锅炉,也就是现在发达国家在使用的炉型。
现在没有大型发电设备,那就先用水力凑合,不能一次成型,那就多次成型,到时再拼接,总之,高炉是一切的起点,要好好利用它。
炼焦效率不高也没关系,不行多建几座,人手的问题很快能解决,最少能多出八个听话的学徒来,有了它们的周转,雇佣兵们也能喘口气。
看到张振华打包票,康斯坦几人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觉得是自己把老板逼得太狠,他们其实可以不睡觉的,大不了扣点血,不过这被张振华拒绝,他不是周扒皮,没有压榨员工的兴趣。
安排好高炉车间,开着卡车来到火山附近小河边,淑巧和巧蕊已经在上游水流湍急处,堆起一座高达百米的淤泥山。
它们散发着浓烈的恶臭,他不得不捂着鼻子靠近,淑巧和巧蕊同时给他套上水流术,异味立马无影无踪。
“这是图纸,大家一起搭起来,等这座淤泥山清理完,把架子上的溜槽分段放进河里,以后定期过来收集滤网里面的沉淀物就可以了”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