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夏税稽征,西风送鸿

小主,

李凌又特意看向李玄业:“业儿,税赋乃国之血脉,亦是最易滋生腐败、引发民怨之处。你随周世伯,参与此次巡税御史团,亲赴一县,实地查看征收过程,学习如何确保赋税公平,如何体察民情,如何甄别吏治优劣。此事关乎根基,你需用心体会。”

“儿臣明白!定当细致观察,秉公核查,不负父王期望!”李玄业郑重应答。他知道,这是父亲让他深入了解国家财政运作、体察基层吏治民情的又一重要安排。

【系统提示:宿主于战后关键期高度重视税赋征收,展现出“富民”与“强国”并重的治理理念,通过严格程序与强力监督确保财政汲取的公平性与效率,将经济政策与民心向背紧密结合… 宿主状态:内政管理聚焦于战后恢复与统治合法性巩固,统治策略更趋精细化与人性化,继承人通过参与核心财政监督,深入理解国家治理的经济基础…】

动员会后,北地郡的夏税征收工作全面展开。各县乡村,官府贴出了醒目的告示,书吏们大声宣读着纳税须知。粮仓前,排起了缴纳粮谷的队伍;市集里,设置了收取市租的税亭。由于去岁丰收,加之战事胜利带来的安定感,百姓缴纳赋税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但李凌所担忧的吏治问题,仍偶有发生。

八月上旬,李玄业随同一支由御史大夫带队、数名精干书吏组成的巡税组,前往狄道以西的安故县进行督察。他们并不声张,而是直接深入乡里,随机抽查粮仓的度量衡器是否准确,询问农户实际缴纳数额与官榜是否一致,暗访是否有胥吏吃拿卡要。在一个乡,李玄业亲自发现一名税吏在称粮时做了手脚,暗中使用灌了水银的秤砣,克扣百姓粮谷。他立即下令将其拿下,经审讯,此人还曾向几户贫苦人家勒索“辛苦费”。李玄业依照父王严令,当场请示御史大夫后,将该吏就地正法,并将其罪行张榜公布,所克扣钱粮加倍退还农户。此事迅速传开,极大地震慑了各地胥吏,百姓则拍手称快,称赞王府公正严明。

通过这次亲身经历,李玄业深刻理解了父亲为何对税赋征收如此重视,也对“吏治清明”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有了切肤之识。他将在安故县的见闻与处理过程详细记录,回禀父亲。李凌阅后,颇为满意,勉励道:“业儿,能于细微处察奸,并果断处置,甚好。为政者,既需宏图大略,亦需明察秋毫。一秤一尺,关乎百姓温饱,更关乎朝廷威信。”

就在李凌父子专注于内政之时,八月中,郡丞公孙阙带来了两份至关重要的密报。

第一份依旧来自西域,是死士张骞冒死传回的加密书信,内容极为惊人:

“王爷!张骞密报:乌孙王子军须靡,在得到我第二批援助后,实力有所恢复,近期联合其母族势力,成功击退了其叔阿莫里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暂时稳住了阵脚!其对我态度大为转变,主动提出,愿与北地结为‘兄弟之邦’,共抗匈奴。更令人意外的是,他竟提出,愿将其年仅十岁的妹妹‘细君公主’(虚构人物),许配给世子为妻,以固盟好! 其意在通过联姻,将我北地更深地绑定在其战车上,获取更稳定、更大量的支持。张骞未敢轻易答复,特飞马请示王爷决断!”

李凌闻报,瞳孔微缩,沉吟良久。乌孙主动提出联姻,此乃重大战略转机,意味着军须靡已从最初的疑虑观望,转向主动寻求战略合作。若成,则北地“西进经略”将获得一个强大的支点,真正实现“以西制胡”。然,此事亦风险巨大:世子年幼,政治联姻关乎国体;若答应,则北地与乌孙绑定,与匈奴矛盾将彻底激化,再无转圜余地;且朝廷对此等边藩与外邦联姻,态度莫测。

“子通,你如何看?”李凌问道。

公孙阙谨慎道:“王爷,此乃机遇,亦是险棋。军须靡急于借我之力,其心可鉴。然,联姻若成,我西进战略将获突破,乌孙可成我藩屏。然,需防其日后坐大,反噬其主。且朝廷方面……”

李凌目光闪动,决断道:“机遇难得,险中求胜! 可初步应允其结盟之意,对联姻之事,表示‘乐见其成’,然需以‘世子年幼,需禀明朝廷,依礼制行事’为由,暂缓具体婚期。当前重点,是加大对其实际支持,助其顶住阿莫里与匈奴压力,巩固其实力。可答应增派工匠,提供更多铁料、药材。但务必通过张骞,向其严明:我助其复国,其需承诺,永为汉家西陲藩属,共御匈奴,并保证我商路安全畅通。具体条款,可由张骞与之细商,报我定夺。”

“王爷英明!如此既抓住机遇,又预留余地,更以实利换承诺!”公孙阙叹服,“臣即刻密令张骞依此方略行事!”

第二份密报则关于匈奴:潜伏漠南的暗桩回报,匈奴右贤王因连续两次南侵失利,尤其是今夏朔方之败,伤亡惨重,在部族中威望大跌,已遭单于庭申饬。其内部不满之声日涨,短期内恐无力再组织大规模南犯,可能将更多精力转向巩固内部、以及向西压迫乌孙、西域以弥补损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