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冬藏谋定,雏凤清声

这是一项极为重要且敏感的任务,涉及对各级官吏的考核与监督。李玄业深知责任重大,接到父王谕令后,立即与御史中丞精心制定方案,调阅大量卷宗,并派出多路暗访人员。

数日后,李玄业向李凌呈交了一份详细的稽核报告。

“父王,”李玄业禀报道,“经初步核查,郡府及各曹署主官,大多勤勉任事,遵纪守法。然,亦发现数起胥吏贪墨小利、拖延公务之事,已按律处置。各县之中,狄道、安故等大县,吏治较为清明;然,边远小县如临羌、破羌等地,确有县令佐贰官或与地方豪强勾结,隐漏田亩,或断案偏袒,甚有一起冤狱,已责令重审。儿臣已与御史中丞议定,对政绩优异者,记录在案,拟予升迁嘉奖;对有过失者,视情节轻重,予以申饬、罚俸、降职处分;对涉嫌贪腐、渎职者,已下令拘押,待查实后严惩不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凌仔细阅读报告,对儿子条分缕析、处置得当颇为满意,尤其对那起冤狱的重审指示,点头赞许:“能于细微处察奸,于刑狱中申冤,方见为政者之仁心与担当。此事你处理得甚好。吏治如治病,贵在防微杜渐,赏罚分明。此次稽核,不仅为惩戒,更为警示。可将典型案例通报全郡,以儆效尤。”

“儿臣遵命!定当整饬吏治,以安民心。”李玄业感受到父亲的支持,信心倍增。

通过这次独立主持吏治稽核,李玄业不仅锻炼了实务能力,更在郡府官吏中树立了威信,展现了其作为继承人的公正与魄力。

就在李凌父子专注于内政整顿之时,十一月初,郡丞公孙阙带来了关于西域的最新消息。

“王爷,世子,”公孙阙密报,“玉门屯所讯:乌孙使团埃米尔已安全返回,并带回了军须靡的亲笔回信。军须靡对王爷应允援助深表感激,完全接受我提出之条件,承诺即刻开放商路,并已着手准备遣使赴长安事宜。其信中再次表达了联姻的迫切愿望,并暗示,若得汉廷正式册封,其地位将更加稳固,对抗阿莫里与匈奴的底气也更足。”

“此外,”公孙阙压低声音,“潜伏匈奴右贤王庭的细作冒死传回消息:右贤王因连番失利,威望大跌,其内部反对声浪高涨,单于庭已派使者申饬,并削减其部众。这个冬天,右贤王恐忙于内部整合,无力大规模南犯,但其对西域的压迫可能会加剧,以弥补损失、转移矛盾。”

李凌沉吟道:“军须靡倒是识时务。如此甚好,可按约筹备首批援助物资,开春后即发往玉门。至于遣使长安之事,勃兄,你需精心挑选得力可靠之人,备好贡礼与奏章,陈明乌孙归化之意与我北地安抚之功,务求稳妥。朝廷态度,关乎此局成败。”

“老臣明白!定当谨慎办理,力求促成此事。”周勃应道。

“匈奴内乱,于我有利有弊。”李凌续道,“弊在匈奴可能加大对乌孙压力,考验军须靡,亦可能威胁我商路。利在,其无力大举犯我,我可趁此良机,加速西进步伐,巩固河西,经营西域。传令赵破奴,边境防务不可因敌内乱而松懈,反需加强侦察,防其小股精锐狗急跳墙。同时,可适当加大对河西羌胡的笼络,利用此机,进一步削弱匈奴在西域的影响力。”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