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临海冷眼旁观,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在一次政府常务会议上,主动提出:“物流园整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要循序渐进。东升区长提出的引入龙头企业思路有战略眼光,但可能需要对实施方案进行更细致的优化,更充分地考虑现有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平稳过渡问题。政府可以加强引导和服务,搭建平台,促进各类物流企业合作共赢,而不是简单的谁吃掉谁。”
这番话,既给了赵东升一个台阶下,也暗示了他的方案脱离实际,更展现了自己顾全大局的姿态。
赵东升心中五味杂陈,却也只能顺着这个台阶,表示需要“进一步研究优化方案”。
借势立威,巩固权力格局。 趁着整改工作顺利推进、个人威信高涨的时机,陈临海在和李卫国充分沟通后,对区政府部分分工和重要岗位进行了微调。
他将之前在危机中表现突出、立场坚定的发改委主任调整到更重要的财政局局长岗位上;将一位在物流园事件中保持清醒、积极配合公安工作的街道书记,提拔到开发区管委会担任副主任,加强了一线管理力量。这些调整幅度不大,但信号明确,那就是奖励实干、忠诚的干部,进一步将权力核心收紧。
经过这一系列疾风骤雨般的运作,陈临海不仅安然渡过了此次重大危机,而且其政治地位更加稳固,对东河区实际工作的掌控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在复杂的政治生态和危机挑战面前,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表面的强势和咄咄逼人,而在于洞察时势的敏锐、勇于担当的气魄、化解矛盾的技巧和推动落实的韧劲。
然而,陈临海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清楚地知道,赵东升背后的力量绝不会轻易放弃,暂时的退却可能意味着更深的谋划。
东河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他与赵东升之间的理念分歧和权力竞争也远未结束。
未来的道路,依然布满了荆棘和暗礁。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将以更加成熟、更加坚韧的姿态,去迎接下一轮的挑战,带领着东河这艘航船,驶向更加波澜壮阔的远方。
整改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一个多月,东河区的面貌发生了显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