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市的夜景谈不上繁华,远处矿区的方向,还有零星的火光在黑暗中闪烁。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在夜色中显得沉重而复杂。
他拿出加密的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周局,我到了。”陈临海的声音压得很低。
“陈秘书,您可算来了!”周明的声音带着急切,“今天这阵势您看到了吧?他们是摆明了想糊弄过去!水务局牛大力和街道胡一飞,是马市长的铁杆,补偿款发放的具体操作,就是他们俩在负责。我听说……听说他们搞了好几套账本,发给矿工家属的,和上报的,根本对不上!”
“有证据吗?”陈临海问。
“证据……他们做得很隐蔽,而且下面的人都被他们笼络或者吓住了,很难拿到直接证据。”周明语气沮丧,“不过,我打听到,有几个矿工家属对发放金额有疑问,去找过街道和水务局,都被搪塞回来了,有的甚至还被威胁了。”
“知道具体是哪些家属吗?”
“知道几个,但我不敢直接联系,怕打草惊蛇。”
“把名单和大概住址给我。”陈临海果断地说,“另外,你想办法,在不暴露自己的前提下,摸清楚水务局和街道办负责资金发放的具体是哪些人,他们的性格、家庭情况、社会关系。”
“好,我尽力!”周明答应下来。
挂断电话,陈临海坐在书桌前,摊开笔记本,将今晚观察到的情况和周明提供的信息一一记录下来。
马天成的过度热情,孙浩的暧昧态度,牛大力和胡一飞的异常活跃,周明提到的账本问题和受威胁的家属……所有这些碎片,在他脑海中逐渐拼凑出一幅模糊却危险的图景。
对方已经摆好了“鸿门宴”,织好了一张大网。明面上是热情接待,暗地里恐怕早已统一口径,准备好了应对核查的方案,甚至可能埋下了陷阱,就等着他这个“锐气”十足的年轻人往里跳。
直接查账?对方肯定早有准备,看到的必然是完美无缺的账目。
找干部谈话?必然是同气连枝,口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