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打击仿制品

写完,她把纸折好,交给裴砚。

“节气笺快到了。”他说,“我可以在初一那天抄几份,让学生们带去镇上发。”

“我也能做图文帖。”小林接话,“匿名发在本地论坛,标题就叫《一位茶人的心声》。”

沈知意点头。“别提官司,别骂人。就说事实。”

陈阳突然开口:“我们得有个名号才能递材料。”

“桃溪古法茶研习所。”沈知意说,“村里人都知道这个名字。去年办节气茶会的时候用过。”

“我可以整理活动记录。”陈阳说,“再列个传承者名单。不算造假,是补登记。”

他当晚就回了村,翻出旧照片、签到表、茶席布置图。第二天一早送来一本册子,封面写着六个字:桃溪古法茶研习所。

裴砚接过材料包。周默的鉴定、订单异常汇总、印刷比对图、流通路径图,再加上这本册子,整整齐齐装进布袋。

“我去县里。”他说。

“不能空手去。”沈知意递上一封信,“这是《致饮茶人书》的原件。你告诉他们,我们不要赔偿,只要一个说法。”

裴砚把信收好,背起布袋出门。阳光照在他肩上,药包从袖口滑落一半,他没停下捡。

小林坐在电脑前,把图文帖上传到论坛。标题只有八个字:一位茶人的心声。配图是那张黄麻纸的手写字。

点击发送。

陈阳骑车去了三个村子。他在每户门口贴了张小告示,上面印着辨伪三法,落款是“桂语斋提醒”。

沈知意回到祖屋后院。桂花树下摆着砚台,她翻开手稿,新字浮现:**信若失根,何以立言**。

她提笔续写:

“昨日有妇人抱子来问,此茶可否唤起往事。

我说,真茶自有其纹,非人力所能仿。

假茶无魂,纵形似亦不得其神。

今将辨伪之法公之于众,愿饮者自察,心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