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新的谜题却在悄然生长。
“林先生,这是第三例了。”沈清棠带着一丝凝重,将一份报告递给林小满。
三名船员,分别来自不同岗位,都报告出现了“听觉幻觉”,声称在夜深人静时,总能听到“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
若是从前的医生,恐怕早已将他们列为“深空精神障碍”的观察对象。
但沈清棠没有。
她温柔地安抚了三人,反而组织了一个特殊的“梦境聆听小组”,鼓励所有船员匿名分享自己听到的任何“异常声音”。
结果令人震惊。
在收集到的十几份有效报告中,超过半数的人描述的“声音”竟高度相似——低沉、断续,仿佛隔着一层水波,带着奇妙的回响。
“这不是幻觉。”沈清棠看着分析报告,眼神坚定,“这是一种共鸣。”她立刻将这些声音的描述特征和出现频率交给秦昭,请求他进行数据建模。
秦昭的团队彻夜未眠。
当他将这些描述转化为声波模型,再与之前接收到的外星信号进行交叉比对时,一个惊人的结论浮现在屏幕上:这些“幻听”的波形结构,与外星信号的背景噪音频率,存在着高度的同构性!
“天哪……”秦昭喃喃自语,“对方不是在对我们‘说话’,而是在我们的集体潜意识里‘回响’!”
这个发现,瞬间点燃了楚惜音的创作欲。
“回应?那就给他们最彻底的回应!”她眼中的叛逆与炽烈化为火焰。
她把自己关进一间全频降噪的录音舱,拒绝使用任何乐器或电子合成器。
整整八个小时,她只做了一件事——录制自己最原始的生命声响。
呼吸的起伏,吞咽的微响,指甲无意识地轻敲桌面,衣物纤维摩擦的窸窣……这些被文明社会视为“噪音”的一切,被她原封不动地收录下来。
她将这段音频命名为《人类底噪》,并利用自己的权限,请求全舰在“静默日”的特定时段同步播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那段粗粝、真实得近乎不适的音频在飞船内响起时,奇迹发生了。
飞船外围的传感器捕捉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异常能量波动——远处那颗蓝紫色的星球,其表面的磁场,竟然开始以一种微弱但清晰可辨的节奏震颤起来。
那节奏,与楚惜音音频中记录的心跳和呼吸,完全一致!
而在“信仰之书”的领域,苏昭宁也察觉到了异样。
在她的“神国”后台,代表着船员崇拜与信任的“愿力值”增长几近停滞。
然而,另一个她从未关注过的指数——“连接深度”,却如同坐上火箭般疯狂飙升。
人们不再将林小满视为唯一的救世主,而是开始真切地感知到身边同伴的存在。
她豁然开朗。
“我们一直在教人相信‘我’,”她在仅对核心成员开放的意识频道中说道,“但我们从未教过他们,如何去相信‘彼此’。”信仰之书的本质,或许并非制造一个无所不能的神,而是成为一个放大感知的共鸣器。
一个念头闪过,她悄悄修改了“信仰之书”的底层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