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叹了口气:“慈无能,累及家小,更劳君侯与先生费心。”
诸葛亮笑道:“将军守信重诺,天下皆知。君侯得将军,天幸也。往事已矣,且看将来。”
这时,一骑快马奔来,却是周瑜。
周瑜勒住马,看着太史慈,眼神复杂,有惋惜,也有几分释然与惆怅。
他抛过一个酒囊:“子义,此一去,不知何日再会。满饮此酒,算是……为你送行。”
太史慈接过酒囊,拔开塞子,仰头灌了一大口,抹了抹嘴,将酒囊抛回:“公瑾,保重。”
周瑜接住酒囊,深深看了太史慈一眼,又瞥向诸葛亮,目光微冷,拨转马头,一言不发,疾驰而去。
太史慈望着周瑜远去的背影,摇了摇头,对诸葛亮道:“先生,我们走吧。”
“请。”
两人登上来接应的徐州船只,扬帆起航,驶向江北。
船至江心,太史慈回头望去,吴郡城廓渐渐模糊。
他转过身,长叹一声,面向北方,目光渐渐变得坚定。
淮安城码头,刘骏虽无法亲至,但徐庶、贾诩、诸葛瑾等文武重臣皆到场迎接。
太史慈下船,见到如此阵仗,快步上前,郑重一拜:
“败军之将,守信来迟!蒙君侯不弃,几番相救,慈,当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徐庶上前扶起,笑道:“子义将军快快请起。主公早有吩咐,将军至,即授将军衔,暂领淮安卫戍副统领一职,安顿家小后,可往军校进修,静待主公归来。”
太史慈心中感动,再次抱拳:“慈,领命!”
就在诸葛亮成功索回太史慈,稳定南方战线之际。
官渡的战局,终于走到了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