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军令!”张绣不容置疑喝道。
当夜,张绣率领残部,趁夜色掩护,从北门突围而出,撤往寿春。
次日,江东军占领厉阳,九江郡大半落入孙权之手。
寿春城。
张绣带着数千残兵败将入城,见到张辽,面色发苦:“唉,文远,绣无能,竟失了九江,可如何向主公交代……”
张辽用力拍拍他的肩头,沉声道:“佑维不必如此沮丧。敌众我寡,非战之罪。能将兵马带回,已是大功。
岂不闻,主公常说,地存人亡,人地皆失,人存地失,人地皆存。”
宽慰两句后,他看向张绣身后那些伤痕累累,却眼神坚毅的士卒,点了点头,大声道:
“尔等皆是好兵,好汉子,没一个是孬种!主公必以尔等为荣。来人,且安排众将士下去好生休息。来日再报夺城之仇。”
“诺。”亲兵依令而行。
一句话,安抚了忐忑不安的士兵。张绣暗松一口气,败仗太伤士气了,张辽此举,胜他千言万语。
一切安排妥当,已是数日之后。
江东军占领九江,士气大振,稍作休整,便继续北上,兵锋直指寿春。
江北告急文书早已先一步飞向淮安和官渡前线。
淮安,州牧府。
徐庶与贾诩对坐,面色凝重。
“文和,孙权来势汹汹,江北兵力捉襟见肘。文远和佑维虽合兵一处,但兵力仍处劣势。黄汉升在庐江亦成孤势,难以支援。如之奈何?”徐庶揉着眉心。
贾诩慢条斯理地拨弄着茶杯盖:“元直勿忧。江北城坚池深,张辽、张绣皆良将,坚守待援并非难事。主公在官渡,亦需时间。我等要做的,是稳住后方,并寻找破敌之机。”
徐庶想了想道:“不如设法说动刘表自江夏出兵相助?”
贾诩点点头:“或可一试,只是刘表此人……十万大军压境,怕是不敢出兵。”
“罢了,不如直接令人去江夏说动黄祖?”
“黄祖与孙家有大仇?庐江一失,他亦需直面孙权报复,倒有几分可能……”
这时,亲卫来报:“二位先生,府外有一人,自称廖化,携数百壮士前来投效,言愿戴罪立功,赴江北抗敌!”
“廖化?”徐庶与贾诩对视一眼。
他们自然知道此人,原黄巾余部,后来落草,看了周仓事迹的报道后,派人来接触过,表达了投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