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能力的边界

其一,力量的阶梯。 “言出法随”并非万能。其效果似乎存在一个隐形的阶梯:对无理智的妖邪效果最强;对蕴含复杂人造规则的造物次之;而对那些可能拥有深厚“信仰”根基 或是身负某种“天命”或“大气运” 的存在,效果可能最弱,甚至可能遭遇强烈反噬!子婴背后的“仙师”,是否就属于后者?

其二,自身的根基。 能力的强弱,与他自身对律法的理解深度、信念的纯粹程度直接相关。理解越深,信念越坚,引动的力量越强,消耗相对越小。同时,官位、爵位似乎也是一个放大器。官爵代表着他融入帝国秩序的程度,官越高,爵越显,能调动的“国运”份额似乎也越大。此次恢复官爵并获封大夫后,他明显感觉到体内那缕玄黄之气壮大凝实了些许。

其三,国运的向背。 他所行之事,若符合大秦整体国运(维系秩序、惩恶扬善、巩固统治),则力量顺畅,事半功倍;若逆势而行,或行为本身动摇国本,则必遭反噬,甚至可能被国运抛弃!这力量,终究是依附于帝国秩序之上的。

“原来如此……”张苍睁开眼,眸中精光内敛。他提起笔,在竹简上缓缓刻下自己的感悟:

“法道之基,在于律理,在于秩序,在于人心。”

“其力有三境:破邪、制器、衡运。”

“其源有三依:己身之悟,官爵之凭,国运之契。”

他放下笔,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这番梳理,让他对自身的力量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不再是懵懂地依靠本能爆发,而是开始尝试去理解、去掌控。

接下来的日子,张苍的生活变得极有规律。

他每日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廷尉府的档案库和自家的书房中,不再局限于刑法,而是广泛涉猎《田律》、《厩苑律》、《工律》、《效律》、《军爵律》、《置吏律》……乃至《为吏之道》等典籍。他不再仅仅是记忆条文,而是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立法精神、社会功用,以及与帝国整体秩序的关联。

他甚至向黑夫借阅了一些以往觉得“荒诞不经”的、关于各地风俗祭祀、祥瑞灾异的记录,试图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那些“非常”之事的规律。

这种沉浸在律法海洋中的状态,让他体内那缕玄黄之气运转得更加圆融自如,虽然总量增长缓慢,但对力量的掌控却越发精细。

他偶尔会在无人处进行微小的尝试,比如让一片落叶违反常理地迟滞片刻坠落,或者让烛火的摇曳遵循某种固定的频率,消耗微乎其微,却代表着控制的进步。

然而,平静的修炼时光并未持续太久。

这日,黑夫来访,脸色带着一丝凝重。他如今已是廷尉正,消息更为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