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武三思的恐慌与敌意

梁王府,书房。

厚重的门帘隔绝了外间的寒气,也隔绝了大部分声音。然而,室内弥漫的并非暖意,而是一种压抑的、近乎凝滞的紧张氛围。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檀香,却无法掩盖那若有若无的、从主人身上散发出的焦躁与戾气。

武三思背对着门口,负手立于窗前。窗外是他精心打理的花园,此刻虽值寒冬,仍有几株耐寒的松柏点缀着绿意,但他此刻全然没有欣赏的心思。他的目光似乎落在远处,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看,只是眉心紧锁,形成一个深刻的“川”字。

“王爷。”心腹幕僚躬身立于他身后不远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市井流言已然发酵,如今神都上下,无人不知‘前朝遗脉’之事。依小人看,那薇月如今已成众矢之的,陛下那边……”

“陛下?”武三思猛地转过身,脸上是毫不掩饰的阴鸷与烦躁,“陛下什么反应?没有反应!这才是最可怕的!”

他几步走到书案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光滑的桌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你我都知道,那女人根本不是什么凭空冒出来的遗孤!她是陛下亲口承认,刚刚册封的‘安定郡王’!可如今流言四起,只提‘前朝’,不提‘郡王’,陛下却听之任之,这意味着什么?”

幕僚被他突如其来的怒火慑住,讷讷不敢言。

“这意味着,陛下在纵容!她在默许甚至鼓励这种流言!”武三思的声音拔高,带着一丝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恐慌,“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是在用这流言磨刀!她在考验那个薇月,也在警告我们!”

他喘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还有狄仁杰!那个老匹夫!他竟然在宫门外公然向那女人示好!他是什么身份?当朝宰辅!他的态度,代表了多少朝臣的风向?如今这流言,非但没有让她孤立无援,反而可能将那些心怀李唐、或是对我们武家不满的势力,更快地推到她那一边!”

这才是武三思最深层的恐惧。他不在乎薇月是不是真的前朝血脉,他在乎的是,这个女人拥有着可怕的能力(从幽州、崇州、朔州一系列事件中已证明),如今又得到了狄仁杰的公开支持,甚至可能获得了陛下某种程度的“认可”或“利用”。她就像一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不仅激起了涟漪,更可能改变整个湖底的生态,威胁到他们武家子弟未来继承大统的可能!

“王爷息怒。”幕僚连忙劝道,“狄仁杰态度暧昧,但朝中大部分官员还是识时务的。更何况,我们武家树大根深,岂是她一个无根无基的女子能撼动的?如今流言已成,我们只需再添一把火,让陛下心生忌惮,或者逼那薇月行差踏错,便可……”

“添一把火?怎么添?”武三思打断他,语气不善,“你以为狄仁杰是吃素的?你以为陛下真的会完全被流言左右?昨日那三个御史,还没开始上奏弹劾,他们自己贪腐枉法的罪证就莫名其妙被捅了出来,现在自身难保!你敢说这不是那女人和狄仁杰的反击?”

幕僚一时语塞,额角渗出冷汗。那三位御史倒台的速度太快,太蹊跷,确实像是一记精准的警告。

“此女……不容小觑啊。”武三思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但眼中的敌意却愈发浓烈,“她不仅有能力,有手段,更重要的是,她懂得隐忍,懂得借力打力。她现在按兵不动,不是怕了,而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他在书房内烦躁地踱起步子,华丽的锦袍下摆在地上扫过,带起细微的尘埃。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武三思停下脚步,眼神变得凶狠而决绝,“必须在她羽翼未丰之前,将她彻底铲除!否则,假以时日,必成心腹大患!”

“王爷的意思是……”幕僚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极低。

武三思眼中寒光闪烁,如同暗夜中的毒蛇:“流言杀不死她,那就用真刀真枪!她不是有‘凤影’吗?不是有李元芳护卫吗?我倒要看看,她能不能防住所有的明枪暗箭!”

他走到书案后,提笔快速写下一张便笺,盖上自己的私印,递给幕僚:“去,联系‘影刃’,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给我盯死安定郡王府!摸清他们的护卫换防规律,摸清那女人的出行习惯。一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