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接管边域,安抚民众

在红河谷的铁矿附近,牛皋派人建起了冶炼坊。他从华夏城调来铁匠,教当地土着如何采矿、炼铁,还定下规矩:采出的矿石,华夏城按市价收购,矿工每天管三顿饭,每月发工钱。

“咱不白用人。”牛皋对部落首领说,“干多少活,拿多少钱,采出的铁能打锄头、打镰刀,也能给娃打把小刀玩。”首领们看着铁匠们打出的锋利锄头,又听说能拿工钱,当即拍板:“明天就让壮丁来上工!”

二、政策宣讲,民心渐安

“大家听我说!华夏城的规矩,就三条:第一,种地纳粮,但只纳三成,比红毛鬼子的五成少得多;第二,不管是土着还是流民,只要在咱这儿落户,都分田分地;第三,娃娃都能去学堂念书,不要钱!”

在野狼谷的空地上,李文书站在石头上,扯着嗓子宣讲政策。周围围了两百多号人,有裹着兽皮的土着,有穿着破棉袄的流民,还有背着孩子的妇人。起初没人说话,只有风吹过树梢的声音,直到一个汉子突然喊道:“念书?娃能念啥书?”

“念汉字,算算术,还能学种地的法子。”李文书从包袱里掏出几本识字课本,翻开给大家看,“学会了,就能记账,能看懂告示,不用再怕被人糊弄。”

一个老妇人怯生生地问:“分的地……能归自己?红毛鬼子以前说分地,收了粮食就抢走……”

“咱不一样。”李文书指着远处的界碑,“界碑以内,是华夏城的地界,规矩由咱自己定。地分给你,就立字据,官府盖印,谁也抢不走。要是有人抢,你就去治所报官,咱派兵收拾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了让大家信得过,他让人把政策刻在木牌上,竖在每个村子的路口。木牌上的字是汉、土双语的,还画着简单的图画:一个农夫抱着稻穗笑,一个娃娃捧着书本,一群人围着界碑欢呼。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躲在山里的流民回来了,投靠其他部落的村民也回来了,连原本对华夏城心存疑虑的土着部落,也派代表来治所登记,说想加入华夏城。

三、物资接济,生计有靠

“张大哥,这是你的五亩地,挨着河边,浇水方便。”在黑风口的田埂上,赵勇拿着地契,给一个面黄肌瘦的汉子指点地界,“这是农具,锄头、镰刀、犁都齐了,不够再去治所拿。种子在那边的棚子里,自己去领,有稻种、麦种,还有红薯苗。”

张大哥抖着手接过地契,上面盖着华夏城的红印,墨迹还带着新鲜的香气。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子前使劲闻,眼泪突然掉了下来——三年前他被殖民军抓走当劳工,回来时房子没了,地也荒了,没想到还能重新有块自己的地。

“哭啥!”赵勇拍着他的肩膀笑,“好好种,秋天收了粮食,娶个媳妇,再生个娃,日子就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