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染布的水,以前直接倒掉,现在能回收再用。”染匠老王指着沉淀池,“里面加了石灰,能把染料渣沉淀下来,既省料又干净,这都是从那本西洋《化学入门》上学的。”
四、技艺融合,声名远播
工坊升级带来的变化,很快传到了殖民据点。有个英国商人来华夏城,看到水力锻锤、飞梭织机,还有新造的骑枪,惊得合不拢嘴:“你们……你们怎么在这么短时间内,造出这么好的东西?”
天宇笑着带他参观工坊,指着那些西洋书籍:“好东西不分东方西方,只要有用,咱就学。但学不是照搬,得改成适合咱用的。”
商人看着工匠们一边用算盘算账,一边用卡尺量尺寸,一边用传统的淬火法,一边用西洋的镗孔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这种融合……太神奇了!我要订一千匹提花布,一百支骑枪,用最好的西药和火器弹药来换!”
贸易越来越红火。华夏城的棉布、铁器、瓷器,因为质量好、价格公道,在殖民据点成了抢手货;换来的西药、火器、技术书籍,又反过来促进工坊升级,形成了良性循环。有次天宇去青岚港,看到码头上堆着小山似的货物,装卸工们喊着号子,脸上都带着笑,心里格外踏实。
“工坊强了,咱的腰杆才能硬。”天宇对刘师傅、陈大娘们说,“以后还要建更大的工坊,学更多的技术,不光要满足自己用,还要让华夏城的东西,走遍天下都有名!”
工匠们听了,干劲更足了。铁匠铺的锤声响到深夜,织布坊的灯火亮到天明,连孩子们都跑到工坊外,看着那些转动的机器,眼里闪着好奇的光。
夕阳西下,工坊区的烟囱披上了金辉。刘师傅把新造的骑枪架在墙上,枪身映着晚霞,像一道沉默的闪电;陈大娘收起最后一匹提花布,上面的凤凰图案在暮色中仿佛活了过来,展翅欲飞。
天宇站在工坊区的高台上,看着这一切,知道工坊升级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心的凝聚——当工匠们用自己的双手,造出比西洋货更好的东西时,那份自豪与自信,比任何武器都更有力量。
技艺精进的路还很长,但华夏城的工匠们,已经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他们用锤子敲打出未来,用织梭编织出希望,让华夏城在贸易的浪潮中,既不迷失自己,又能乘风破浪,驶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