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钢轨上的蚂蚁(2011年4月22日)

四月的风,裹挟着长江水汽特有的湿润与厚重,吹过三峡大坝巍峨如山的混凝土坝体。这本应是万物勃发的时节,一种无形的恐慌却如同坝前深不见底的库水,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建设者和下游无数民众的心头。焊接缺陷!这个冰冷的工程术语,在有心人刻意散播的“溃坝倒计时”谣言催化下,发酵成了吞噬信心的猛兽。空气里弥漫着机油、铁锈和一种紧绷到极致的焦虑气息,连高耸的龙门吊机臂膀,在灰蒙蒙的天色下都显得凝重异常。

“就是这里,老李!”王铁柱的声音带着粗粝的沙哑,他穿着沾满油污的深蓝色工装,安全帽下是一张被江风吹得黝黑、布满汗渍的脸。他粗糙的手指用力戳着一张摊开在巨型压力钢管检修平台上的局部结构图,指尖落点处,一个刺眼的红色圆圈标记清晰无比。“丫的!这帮孙子藏得深!不是老焊工根本看不出门道!这焊缝的收弧点,温度差了一丁点,应力就全集中在这儿了!平时看不出来,可要遇上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库水压力顶到极限……”他猛地做了一个向下塌陷的手势,额角青筋跳动,没说完的话比说出来更让人心悸。

李玄策站在他身边,同样穿着沾满灰尘的工装,身形挺拔如坝体上的锚固桩。他俯身,目光锐利如刀,扫过图纸上那个致命红圈,又投向脚下巨大钢管内壁那一道道在强光手电照射下泛着冷硬光泽的焊缝。焊纹看似均匀流畅,但在王铁柱点出的那个关键位置,经验丰富的眼睛能捕捉到一丝极其细微的、颜色略深的回火色带——那是应力集中、材料疲劳的无声警告。

“能补?”李玄策的声音低沉,听不出波澜,却像重锤敲在铁砧上,每个字都带着分量。

“能!”王铁柱的回答斩钉截铁,带着哈一精刀淬火老师傅特有的硬气,“给我最好的低氢焊条,再调两台高精度的预热和后热设备!老子亲自上手,用当年焊核潜艇耐压壳的‘回火追温’法!把这点‘病灶’给它熔了,再重新淬出筋骨来!”他眼中燃烧着技术攻坚的火焰,那是属于大国工匠的自信与担当。

李玄策重重拍了下王铁柱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信任,在焊花与铁屑中淬炼得比钢铁更坚固。他立刻下令调配所需资源,整个检修平台瞬间进入高速运转状态,电弧的嘶鸣与设备的轰鸣取代了无谓的恐慌。王铁柱像一尊铁塔,牢牢钉在关键焊缝前,指挥若定,每一个指令都精准到位,焊枪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

就在大坝抢修紧锣密鼓进行时,李玄策的加密卫星电话骤然响起,刺破了现场的喧嚣。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急促和凝重:“部长!成渝铁路货运专线,白家坳隧道西口外三公里处,巡线员携带的辐射警报仪突然疯狂报警!初步排查……铁轨路基及周边石缝中,发现大量……铯-137胶囊!数量……可能上千!分布极不规则!张富贵残余网络,正在通过地下电台和网络煽动,把大坝缺陷和铁路核污染强行关联,制造‘末日恐慌’!”

铯-137!上千枚!散布在繁忙的铁路货运专线上!这已不是简单的破坏,而是赤裸裸的、意图制造大规模恐慌和生态灾难的核恐怖袭击!张富贵余孽的疯狂,超出了最坏的预估!

李玄策的眼神瞬间冰封千里,握着电话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三峡大坝的焊接缺陷是技术隐患,尚可补救;而铁路线上这上千枚幽灵般散落的死亡胶囊,则是悬在国民经济动脉和无数生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必须立刻清除!但如何清除?胶囊细小,散落隐蔽,常规探测和回收在如此广阔复杂的铁路路基环境中效率极低,且极易遗漏,一旦有遗漏的胶囊被高速列车的气流卷走或碾碎……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暗夜中的闪电,瞬间划过李玄策的脑海。他猛地转身,对着电话沉声下令:“立刻疏散白家坳隧道周边五公里所有人员!封锁该段铁路!启动最高等级核生化应急处置预案!另外……”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断,“通知‘启明星’少年科技组负责人李天枢,携带他们最新改装的‘地听者III型’探地雷达系统,以最快速度,赶赴白家坳!我授权他,现场指挥探测作业!”

夜色如墨,笼罩了白家坳起伏的丘陵。刺耳的警报声早已停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临时架设的强光灯将封锁的铁路段照得亮如白昼,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金属被电离后的淡淡腥气。穿着厚重白色防护服、形如外星人的专业人员,正小心翼翼地用长杆探测器在路基碎石和枕木间缓慢移动,每一次探测仪发出的尖锐蜂鸣,都让人的心提到嗓子眼——那意味着又一颗死亡胶囊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