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部指挥中心,巨大的弧形屏幕墙如同巨兽的眼眸,在深夜依旧闪烁着冰冷而忙碌的光芒。代表全国各地的信息流如同无形的河流,在屏幕上奔涌不息:气象云图、交通枢纽监控、关键设施状态、舆情热力图…红黄蓝绿的数据洪流交织碰撞,发出低沉的嗡鸣,是这座国家神经中枢永不疲倦的心跳。
李玄策坐在指挥台前,深蓝色的制服肩章在冷光源下泛着沉稳的银辉。他面前的屏幕上,正被强制置顶着一份来自遥远西疆的紧急报告。报告标题简洁而刺目:
【西疆阿拉套山口,异常电磁信号及可疑人员活动简报】
文字下方,附带着几段模糊的红外热成像视频片段和一组令人皱眉的数据图谱。画面中,莽莽苍苍的雪山轮廓在夜色下如同蛰伏的巨兽,靠近边境线的某处山谷地带,几个微弱的热源信号在缓慢移动,形态诡异,不似寻常牧民或野生动物。更引人注目的是同步传回的电磁频谱分析图——在通常该区域寂静如水的背景噪音中,突兀地出现了一簇极其尖锐、频率诡异的脉冲信号,如同平静湖面被投入一颗无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带着某种不祥的韵律。
报告还附带了当地气象站的备注:“伴随小范围突发性强沙尘,能见度骤降,风向紊乱,非典型气候模式。”
值班参谋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部长,西疆分局初步判断,信号源位置偏僻,移动热源轨迹异常,结合突发沙尘,不排除是走私或偷渡团伙利用恶劣天气掩护活动。已指令当地加强巡逻布控。”
李玄策没有立刻回应。他的目光如鹰隼般紧锁着屏幕上那簇诡异的信号脉冲和热源轨迹。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敲击,调阅出阿拉套山口区域详尽的地质构造图、近一个月的气象历史数据、以及该区域的通信基站分布和常规频谱基线。
地质图上,那片区域被标注着复杂的断层线和潜在的地下构造;气象数据显示,这种强度不大却极其局域化、风向怪异的沙尘,在过去十年中该区域从未有过记录;通信频谱的对比更是鲜明——那簇脉冲信号,其频率组合和发射模式,与已知的任何民用设备(包括走私者常用的对讲机)都截然不同,更像某种…精密的、用于特定目的的探测或通讯装置。
“不是走私。”李玄策的声音低沉而笃定,打破了指挥中心的背景噪音。他没有看参谋,目光依旧停留在复杂的数据流上,手指在几个关键异常点上快速圈点标记,“走私者不需要这种设备,也制造不出这种‘天气’。”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元旦家宴上,幼子李天枢那懵懂却敏锐的话语:“…好像有很多看不见的小虫子在网里乱撞,嗡嗡的…” 孩童的直觉,此刻与屏幕上这冰冷的异常信号诡异地重合了。同时,近期几份被标记为“低可信度、需关注”的国际简报也浮上心头——关于某些极端组织正在尝试利用新型便携式探测设备,在偏远边境地区寻找“资源点”或测试隐蔽通信节点的零星情报。
“启动‘烛龙’二级响应。”李玄策的命令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命令西疆分局:一、加密频道,增派无人机群,携带高灵敏电磁侦测和红外模块,抵近目标区域上空,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二、所有监控数据,包括热源动态、信号频谱细节、沙尘粒子成分及运动轨迹,实时同步传输至本部。三、地面巡逻队保持一级戒备,非必要不接触,避免打草惊蛇,重点在于锁定信号源和人员藏匿点,等待进一步指令。”
“是!启动‘烛龙’二级响应!”参谋的声音立刻变得清晰有力,指令迅速传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