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 冰封的航程(2018年12月25日)

圣诞夜的京城,没有飘雪,只有干冷的空气像无形的冰刀,切割着每一寸裸露的皮肤。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将城市笼罩在一片缺乏生气的昏沉暮色里。零星亮起的圣诞彩灯在商铺橱窗里闪烁,透出一种与这座城市沉重呼吸格格不入的、廉价的节日喧嚣。

李玄策的书房,此刻是风暴的中心,却也是沉默的堡垒。厚重的窗帘隔绝了窗外虚假的节日光影,只留下室内几盏台灯投下的、凝聚而专注的光圈。空气里弥漫着旧书页、浓咖啡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烟草余烬混合的味道——那是长时间高强度思考留下的印记。

巨大的红木书案早已不堪重负。左侧,堆积如山的蓝色文件夹是外交部、商务部和相关法律团队呈报的、关于孟晚舟案最新进展及应对策略的详细卷宗,每一份都贴着“特急”的红色标签,像一道道未愈合的伤口。右侧,则是厚厚的情报分析汇编,来自不同渠道,包括李长庚通过特殊加密链路从海外发回的绝密评估。中间摊开的,是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北美区域被密密麻麻的彩色图钉和细线标注覆盖,温哥华的位置钉着一枚刺目的猩红图钉,象征着那个被冻结的自由航程。

李玄策坐在书案后,深灰色的羊绒衫衬得他脸色有些苍白,眼下的阴影在灯光下格外明显。他指间夹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香烟,无意识地在指关节上轻轻敲击着,目光沉静如寒潭,却仿佛能穿透纸背,将每一份文件、每一条情报都吸纳入那深不见底的思域。他的对面和两侧,坐着几位核心幕僚:外交部的资深参赞赵铭,眼神锐利如鹰;国安部负责北美事务的司长吴峰,面容冷峻如铁;还有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眼镜的老者,是首席法律顾问秦襄,他正用一支老式钢笔,在摊开的国际法条文和引渡案例汇编上做着密密麻麻的批注。房间里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钢笔划过纸面的簌簌声,以及偶尔响起的、压得极低的讨论声,气氛凝重得如同结冰的湖面。

“……加方法院今天的保释听证会简报,” 吴峰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沉寂,像冰锥凿击冰面,“对方控方律师态度强硬,咬死‘潜逃风险’和‘违反制裁’两点不放。法官虽然驳回了控方部分过于苛刻的保释条件要求,但最终还是裁定,孟女士必须佩戴电子定位脚镣,并缴纳天价保释金,同时由指定的安保公司全天候监控,居住在指定住所。” 他放下手中的文件,声音里压抑着愤怒,“这是变相的软禁!是披着司法外衣的政治绑架!”

赵铭紧接着开口,语调沉稳却带着无形的压力:“外交渠道反馈,北美某国高层通过非正式渠道放风,暗示此案是‘谈判筹码’,其最终走向将‘视乎更大范围的贸易和技术议题进展’。这是赤裸裸的要挟!意图将商业纠纷政治化,将个人自由与国家利益捆绑交易!”

“无耻之尤!” 秦襄猛地抬起头,金丝眼镜后的双眼燃烧着职业性的怒火,“这是对国际法和司法独立原则最粗暴的践踏!我们的法律团队在温哥华寸土必争,但对方显然在利用程序拖延,消耗我们的意志和资源。引渡听证会至少要拖到明年三月,这期间,变数太大。”

李玄策的目光从地图上那枚猩红的图钉缓缓移开,落在桌面上那份标注着“火种/备胎计划——核心供应链风险节点评估”的黑色封皮文件上。他拿起那份文件,没有翻开,只是用手指感受着封皮的冰冷质感。

“尊严,不容交易。未来,更不能被绑架。” 他的声音不高,却在寂静的书房里清晰地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他们想用冻结一个人的航程,来迟滞我们整个民族在科技深海的破浪前行。打错了算盘。”

他放下文件,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置于桌面,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幕僚:

“第一,法律战场,针锋相对,寸土不让!秦老,您亲自挂帅,整合国内顶尖国际法律师资源,给予前方团队最强支撑。不仅要打掉引渡,更要收集所有程序违法、政治干预的证据,准备在国际舞台揭露其司法外衣下的肮脏勾当!费用、资源,无需考虑上限。”

“第二,外交战线,持续加压,揭露本质!赵参赞,配合部长,除了官方严正交涉和抗议,要发动一切力量,在国际主流媒体、智库、法律界发声,讲清事实,揭露其‘长臂管辖’的霸凌本质和将司法政治化的险恶用心。要把‘孟晚舟事件’塑造成一个国际社会共同警惕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