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索性直言进谏。

以他的聪慧,岂会不知君王想听什么?

他整了整衣冠。

“依在下之见,不如先查探这些高手的来历。”

“待查明后,臣再派人替陛下招揽贤才。”

嬴政对李斯的能力还算信任。

听到二人商议至此,盖聂也上前一步。

他看出嬴政此刻心情尚佳,此时进言应当不会触怒君王。

“若需派人前往,不如由臣代劳。”

“此行路途艰险,李丞相虽通武艺,却非顶尖高手。”

“若被觊觎大秦的敌国知晓,派遣重臣远行,只怕李丞相途中凶险难料。”

“运气好些,或许只是负伤;若运气不佳,恐将折损大秦栋梁。”

盖聂这番话点醒了嬴政。

自林平之事件后,各国对神秘势力的窥探者不计其数。

这一路上,武林高手必然多如过江之鲫。

嬴政颔首道:“让李爱卿涉险确实不妥。”

但他随即想到,若盖聂离朝,宫中恐无人**。

盖聂察觉君王顾虑,当即进言:

“臣的武功并非无可替代,王翦将军与蒙恬将军皆可坐镇宫中。”

“但李丞相肩负要职,朝中却无人能代其行事。”

这番条理分明的分析彻底说服了嬴政。

“既如此,便由盖爱卿前往查探这神秘势力!”

盖聂躬身领命:“臣遵旨。”

接获始皇诏令后,盖聂立即着手调查相关线索。

然而多方打探均无所获。

原本计划由李斯搜集情报,盖聂负责出行。

但林平之、小龙女等人背后的势力,实在藏得太深。

即便精明如李斯,也未能探得半点风声。

盖聂此刻同样毫无头绪。

虽说进展寥寥,但比起在咸阳城中枯等,他更愿亲自外出查访。

况且,嬴政大约也不愿日日见他。

从前嬴政尚欣赏盖聂的武艺,可自听闻那位神秘高人的传闻后,他恨不得盖聂立刻脱胎换骨,成为能一招击败三位天人九重境强者的绝世高手!

以嬴政争强好胜的性子,恐怕唯有亲眼见到盖聂一招击溃五位天人境强者,才能真正令他心满意足。

盖聂虽以秦国大业为由主动请缨,实则更多是为己之私。

他本就是习武之人,虽不似师弟卫庄那般痴迷比斗,在武林中也算淡泊之辈。

即便如此,他也迫切想知道——能栽培出林平之这等高手的幕后之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更令他踌躇的是:若自己诚心拜师,对方是否会接纳?若要打动对方,又需付出何等代价?

昔日师从鬼谷子的经历,此刻反让他陷入迷惘。

心绪纷乱间,他不知不觉步入一片陌生密林。

莫非今夜要露宿荒野?

林间阴寒刺骨,他刚至边缘便浑身一颤。

与此同时,咸阳宫中——

待盖聂离去,嬴政心中顿失倚仗。

盖聂能否寻得真处?纵使寻得,又能否为秦国招揽这位奇才?

好在奏章堆积如山,足以让他暂时转移注意力,不再将全部心思都放在盖聂身上。

整个大秦,上至嬴政,下至黎民百姓。

却不知还有一位昔日名将同样辗转难眠。

他竟连夜赶往九洲道场寻求解惑!

白起在宅邸中来回踱步,贴身侍从屏息凝神地望着这位坐立不安的昔日统帅。

虽为战国杀神,兵家泰斗,曾助秦昭王横扫六国。

按史书记载,他本该在秦昭襄王五十年冬引刃自绝。

实则金蝉脱壳。

这些年在九洲道场潜修玄功,早已超脱生死桎梏。

当年死讯传出时,他正求之不得。

习武本为自保,

可长平四十万亡魂总在午夜梦回时纠缠不休。

唯有在道场清修时,方能暂得安宁。

昔年功高震主,

又遭君王猜忌,

使他再不敢踏足秦土半步。

索性易姓埋名,在这世外桃源结庐而居。

经年修炼反令他容颜常驻,

纵使重临咸阳,也无人识得这位白衣秀士。

每当重返故土大秦,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街头巷尾那些唤得出他姓名的乡邻们,总带着亲切的笑脸相迎。这些布衣百姓与他闲谈时,竟能道出许多连他自己都遗忘的往事细节。

这般淳朴真挚的情谊,总让他觉得毕生戎马倥偬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