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这事吧……”
戚鸿朗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说难倒也不难,毕竟如今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人。”
只要他们愿意,随便找个大型幸存者聚居点,就能轻松吸纳上万人口。
“但如果您还想招募到像「摇篮号」和「戍卫号」那种水准的人才,恐怕就真的难了。”
这两座城的条件,属于不可多得的奇迹。
前者,拥有文怀明这位国宝级的院士,他麾下聚集并培养了大量的教师,甚至重新编撰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基础教材体系。
「摇篮号」的科技树,已经重新攀爬到旧世界二战前夕的程度。
只是许多技术受限于这个世界的半游戏化规则,大量基础材料无法从自然界获取,必须从零开始进行漫长的实验,寻找替代方案。
后者,其成员的训练体系完整继承自旧世界的正规军队。
末世后他们组建了蔚蓝联盟,还坐拥“巨兽之骸”那样的宝地,战士们几乎天天都能在实战中磨砺,个个都称得上身经百战。
只不过目前,他们加入时间太短,姜知序没有把他们全部编入军队,只挑选了最拔尖的一些来当教官。
姜知序自然也很清楚,离开了废土区,想再招募到大量人才是异想天开。
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慨。
“虽然我们的招募条件不会那么苛刻,但必要的筛选绝不能省。”
姜知序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一旦我们将‘城主’的位置分封出去,虽然理论上他们无法脱离我们的掌控,但只要有人心生歹念,就不可避免会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失。”
人员的构成越是庞杂,出乱子的可能性就越高。
这个世界可没有“友军伤害豁免”这种设定。
倘若真有人以极小的概率造反成功,向友军进行无差别攻击——这种可能性虽小,但绝不为零——那造成的后果是姜知序无法接受的。
戚鸿朗默然点头。
姜知序看了他一眼,话归正题:
“我对奇点联盟的初步构想是,「奇点号」作为旗舰与指挥中心,是绝对的核心。
“其次,需要一座专职的工业后勤城市,负责所有标准化装备的生产、资源的精炼提纯,还有舰队的维护修理。”
只规划一座工业城,主要是因为相关的核心蓝图暂时只有一份。
当然,在紧急需要时,其他城市也能临时承担一部分生产任务。
“然后是两座制空航母城市。它们将剔除所有非必要功能区,只保留最基础的生活区、飞行甲板、机库和防空火力。
“我昨晚计算过,一座经过这样极限改造的航母城市,能同时保障六十四架秃鹫直升机的起降。
“两座就是一百二十八架。另外,它们的机库加起来还能额外容纳一百二十八架备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