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的不是千牛卫,而是莫清砚的贴身小厮。
此人名叫莫方林,自小就跟在莫清砚身边,形影不离,他曾立过誓言,自家公子的寿命便是他的寿命,二人同生同死。
“姑爷,圣人遣派天机府五十三名学官在长安迎候,五十三家学派,五十三个刁钻的问题,老奴提前来告知,希望您能早做打算。”
“五十三家?”莫姊姝长叹一口气,无奈道:“圣人这是有意刁难,训鹰之前,需折损猛兽锐气,五十多家,各有各的学说流派,一人一个问题,神仙来了也答不出。”
秦渊却不以为意,淡然道:“儒道法兵,墨名阴阳,农杂医,主流的也就这些,这也没什么。”
“夫君可有信心?”
秦渊摇了摇头,微笑道:“我不知道他们都有什么刁钻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莫方林从包袱中取出十几本书,恭敬递上说道:“这是天机馆这些年的辩经记录,姑爷可以作为参考,三爷让我转告,虽然不算贴切,但看了总比光着膀子上要强的多。”
秦渊挑了挑眉,这不参考资料么,可惜不是给他圈定知识点。
“在天机馆诸家之后,圣人会亲自下场考较,希望姑爷心里提前有个准备。”
“知道了。”
秦渊从小就不畏惧考试,尤其是文科类,高考的时候,被数学拉低了整体的分数,要不然他应该能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华夏五千年底蕴深厚,现代人在白色的沙滩上捡拾了无数五彩贝壳,但更多的贝壳却被海浪冲进深海,考古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但没有人能真真切切的与古人交流对话。
所谓的百家讲坛,无非就是史实加推测,你可以说他更有思想,但不能说是完全体味到古人那一份独特的文化脉络。
他很幸运,能够携带一整个国家图书馆的知识与诸子百家对抗,届时且看,今人强于古人矣,还是古人更胜一筹。
“阿山。”秦渊招了招手。
阿山将刚采的花朵塞进武昭儿的手里,急忙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