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烬号的引擎在虚空中拖曳出一道淡蓝色的光痕,像是将熄未熄的火焰在宇宙的绸缎上烫出了一个转瞬即逝的印记。伊桑站在观测舱的舷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块已经冷却的晶化令牌——林晚最后传递逆熵之火时用的信物。如今它安静地躺在他掌心,再不复当初那种灼烧灵魂的热度,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沉重。
引力透镜阵列校准完毕。伊莎贝尔的声音从通讯频道里传来,带着她一贯的冷静,却藏不住轻微的鼻音,根据‘星海遗民’信号中的坐标修正航线,预计航行时间...三十七标准年。
陈默在战术控制台前调整着护盾参数,金属义肢与控制面板接触时发出细微的咔嗒声。三十七年...他低声重复,黑色面甲反射着仪表盘上跳动的蓝光,足够发生很多事了。
伊桑没有回应。他的目光穿过舷窗,望向逐渐远去的星火城方向。那颗蓝绿色行星在视野中渐渐缩小,最终成为无数星辰中不起眼的一点。他知道,在那颗星球的表面,此刻一定有无数双眼睛正仰望着天空,目送他们离开。而在这艘狭小的飞船里,承载着整个星火城——不,或许是整个新生文明——的希望与忐忑。
余烬号的船舱内部采用了最新的晶化合金与地脉纤维复合结构,墙壁上流动着柔和的绿色光晕,那是地脉能量在维持着船体结构的稳定。中央控制区呈环形分布,六张悬浮操作台围绕着中央的全息投影区,伊莎贝尔正专注地操控着其中一张,她的银白色短发在操作台的光线映照下泛着微微的蓝光。
信号源分析完成。伊莎贝尔头也不抬地说道,手指在全息键盘上飞快滑动,‘星海遗民’的信号确实来自柯伊伯带外约十二光年处的奥尔特云边缘,但有趣的是...她停顿了一下,调出一组三维星图投影,他们在信号中提供的坐标并非直线最短路径,而是绕行了‘肃正协议’舰队的主要活动区域。
陈默从战术座位上起身,走到星图前俯身查看。他们在帮我们规避风险。他低声评价,黑色装甲上的红色能量纹路随着他的动作若隐若现,这些‘星海遗民’...比我们想象的要谨慎得多。
伊桑走到星图前,凝视着那条蜿蜒的蓝色航线。他们为什么要帮助我们?他问道,声音低沉,仅仅因为林晚的牺牲?
伊莎贝尔关闭了几个次要的数据窗口,转过身来面对两人。根据信号中的附加信息,‘星海遗民’是一个由多个中小型文明组成的松散联盟,他们曾在数千年前遭遇过类似‘编织者’的威胁——一个自称‘终焉仲裁者’的高维实体。她调出一段加密的影像资料,投影中显示出一段模糊的记录:无数光点在黑暗中熄灭,一颗接一颗的恒星失去光芒,他们付出了惨重代价才逃脱,从此致力于寻找和援助其他可能面临类似威胁的文明。
陈默皱眉看着那段影像。所以他们一直在观察我们?
不仅是观察。伊莎贝尔点点头,根据他们的描述,他们早在十年前就探测到了星火城地脉网络的异常活跃,以及...林晚身上那种独特的能量特征。她停顿了一下,他们称那为‘逆熵意志’,是宇宙中极为罕见的一种特质。
伊桑感到口袋里的晶化令牌微微发热,仿佛在回应伊莎贝尔的话。他掏出令牌,那块半透明的晶体在控制室的灯光下呈现出琥珀色的光泽,内部仍有微弱的能量流动。
林晚最后传递的逆熵之火...他轻声说道,他们对此很感兴趣。
何止是感兴趣。伊莎贝尔调出另一组数据,信号中提到,林晚的牺牲在宇宙的某些层面产生了,甚至可能影响了编织者的行动计划。他们认为...林晚的行为创造了一种新的变量。
陈默的义肢发出轻微的机械运转声,他走到舷窗前,背对着两人站立。无论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三十七年的航程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他转过身,面甲反射着控制台的蓝光,我们需要制定长期的生存计划。
伊桑点头同意。伊莎贝尔,地脉能源系统在长期航行中的稳定性如何?
理论上可以维持五十年以上。伊莎贝尔迅速回答,但考虑到可能的未知风险,我建议启用备用方案——利用‘余烬’能量核心的储备模式。她指向控制台上的一个红色按钮,这将大幅降低能耗,但也会限制部分高级功能的使用。
启动它。伊桑做出决定,安全第一。
伊莎贝尔的手指在控制台上飞舞,输入一连串指令。随着她的操作,控制室内的灯光略微暗淡下来,但很快稳定在一种更为柔和的亮度上。全息投影中的航线图自动更新,显示出余烬号即将进入的第一个跃迁节点。
还有最后一件事。伊莎贝尔犹豫了一下,调出一段被标记为最高优先级的信息,‘星海遗民’在信号中附带了一段...关于林晚的信息。
伊桑和陈默同时转向她。
他们称林晚为余烬使者,并提到在她牺牲后,宇宙中某些区域的污染出现了异常消退现象。伊莎贝尔的声音变得异常轻柔,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似乎知道林晚的来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来历?陈默立刻警觉起来,你是说...她来自其他地方?
不仅如此。伊莎贝尔调出一段加密的文字记录,投影在空中闪烁着微光,她不属于这个时代,亦不属于这个宇宙。她的到来如同星辰坠入深海,激起的涟漪将改变潮汐的方向。
控制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伊桑感到口袋里的晶化令牌温度升高,几乎要灼伤他的皮肤。他取出令牌,发现内部的能量流动比之前更加活跃,晶体表面浮现出细密的纹路,像是某种未知的文字正在浮现。
林晚...他轻声呼唤那个已经逝去的身影,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联系正在他与那块晶体之间建立。
陈默走到伊桑身边,黑色的面甲几乎贴上了伊桑的肩膀。无论她来自哪里,她的牺牲拯救了我们。陈默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记住的。
伊桑点头,将晶化令牌小心地放回胸前的口袋。令牌贴着他的皮肤,带来一种奇怪的温暖感,仿佛林晚仍在某处以某种方式陪伴着他们。
设定航线,进入跃迁准备。伊桑下达指令,声音坚定,三十七年的旅程,现在开始。
伊莎贝尔迅速操作控制台,一系列复杂的数据流在屏幕上滚动。余烬号的引擎开始预热,发出低沉的嗡鸣声,船体结构中的地脉纤维微微发光,为即将到来的空间跃迁做准备。
陈默回到战术座位,检查着护盾和武器系统。跃迁过程中可能遭遇空间湍流,护盾保持在百分之七十待命状态。
同意。伊桑看向舷窗外的星空,那颗曾经给予他们庇护的蓝绿色行星已经变成了一颗普通的星星,所有人系好安全带,跃迁将在十分钟后开始。
随着倒计时的开始,余烬号内的气氛变得紧张而庄重。伊莎贝尔最后一次检查着航线数据,陈默确认着护盾状态,而伊桑则静静地站在舷窗前,望着越来越远的星火城,心中既充满对未知的忧虑,也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
晶化令牌在他胸前微微发热,仿佛在提醒他,他们此行不仅是为了寻找盟友,更是为了延续林晚未竟的使命——保护那来之不易的多样性,对抗宇宙中那些试图抹杀一切差异的冰冷力量。
跃迁倒计时:五分钟。
余烬号的引擎功率逐渐提升,船体周围的虚空开始出现微妙的扭曲。伊莎贝尔报告着各项系统的准备情况:曲率场稳定,能量储备充足,护盾处于待命状态...我们准备好了,伊桑。
陈默简短地回应:护盾系统运行正常,随时可以启动跃迁。
伊桑深吸一口气,看向舷窗外那片深邃的星空。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一双冰冷的眼睛仍然注视着他们,但他知道,他们不会再是被动的目标。
启动跃迁。他下达了最终指令。
跃迁倒计时:三...二...一...
刹那间,余烬号被包裹在一团耀眼的蓝光中,船体周围的时空开始剧烈扭曲。伊桑感到一阵强烈的压迫感袭来,仿佛整个宇宙都在向他挤压。舷窗外的星空拉长成一道道光带,然后——
一切归于黑暗。
当伊桑再次恢复意识时,他感到一阵眩晕和恶心。余烬号的引擎已经关闭,船舱内的灯光自动调整为柔和的暖色调。他挣扎着站起身,看到伊莎贝尔和陈默也正在恢复意识。
我们...成功了?伊莎贝尔揉着太阳穴问道,她的声音有些虚弱。
陈默迅速检查着控制台。跃迁完成,目前位于预定坐标附近。他调出星图投影,显示出他们当前的位置——一片相对平静的星域,远离了主要航道和已知的高维活动区域。
伊桑走向舷窗,透过窗户望去,外面的星空呈现出一种陌生的排列方式。这里的恒星密度较低,光线较为黯淡,但宇宙的浩瀚感却更为强烈。
根据航行日志,我们已经离开了银河系旋臂的边缘区域。伊莎贝尔走到伊桑身边,指着星图说道,按照‘星海遗民’提供的坐标,我们还需要大约十二年的常规航行才能到达他们的中转站。
十二年...陈默沉吟道,足够我们做好充分准备。
伊桑点头,他的目光落在口袋里的晶化令牌上。尽管经历了跃迁的剧烈震荡,令牌依然保持着稳定的温度,内部的能量流动似乎比跃迁前更加活跃。
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伊桑说道,转身面对两位同伴,伊莎贝尔,继续研究‘星海遗民’的信号内容,尝试破解更多关于林晚的线索。陈默,加强护盾和防御系统的维护,同时训练船员应对可能的紧急情况。
我还有一个建议。伊莎贝尔犹豫了一下说道,既然我们有十二年的时间,或许应该考虑...繁殖计划。
伊桑和陈默同时看向她。
人口基数太小了。伊莎贝尔解释道,如果我们在旅途中或到达目的地后遇到紧急情况,现有的人员数量可能不足以应对所有挑战。
陈默的表情略显僵硬,但最终点了点头。有道理。我会安排相关...程序。
小主,
伊桑思考了片刻,最终同意了这个务实的提议。可以,但必须尊重每个人的意愿。这是自愿的。
伊莎贝尔点头记录下这个决定,然后调出一份新的研究计划。我将从今天开始深入分析‘星海遗民’的信号,特别是关于林晚的部分。
伊桑走到中央控制区,俯瞰着整个控制室。余烬号虽然小巧,但装备精良,承载着星火城最后的希望。窗外的星空陌生而美丽,提醒着他们已经远离了熟悉的家园。
十二年...伊桑轻声重复,足够发生很多事。
陈默走到他身边,黑色面甲反射着控制台的蓝光。我们会到达那里的,伊桑。为了星火城,也为了林晚。
伊桑点头,从口袋里取出晶化令牌,轻轻握在手心。令牌传来的温度让他感到一丝安慰,仿佛林晚仍在某处以某种方式与他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