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余烬微光

灰烬之城在死寂中喘息。曾经流光溢彩的晶化都市,如今如同被巨兽啃噬过的残骸,断裂的塔楼斜指灰暗的天空,街道被瓦砾和凝固的能量浆填满,空气中弥漫着尘土、焦糊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源自地底深处能量泄漏的臭氧腥甜。行星护盾早已消散,那道被“现实锻炉”力量勉强黏合的规则缺口,如同苍穹一道无法愈合的丑陋伤疤,裸露在冰冷的宇宙射线之下。没有引擎的轰鸣,没有能量网络的嗡鸣,只有呼啸的风穿过废墟的呜咽,以及幸存者们压抑的哭泣和挖掘声,如同为这座濒死城市奏响的哀歌。

中央指挥塔倾斜了近三十度,依靠内部紧急加固的框架才没有彻底坍塌。塔顶的观测平台已不复存在,阿雅此刻站在一处由断裂金属梁和强化晶体勉强搭建的临时指挥所内,脚下是吱呀作响的格栅地板,透过缝隙能看到下方深不见底的黑暗。寒风灌入,吹动她额前散乱的发丝,也带来刺骨的寒意。她的脸色依旧苍白,眼窝深陷,重伤初愈的身体裹在厚重的保温服里,显得格外单薄。但她的眼神,却如同经过淬火的寒铁,锐利、沉静,倒映着窗外那片破败却依旧顽强闪烁着零星修复灯火的城景。

伊莎贝尔(本部)的全息影像在她身旁闪烁,信号极其不稳定,时常夹杂着雪花和杂音。她的虚拟面容比阿雅更加憔悴,数据流构成的发髻都有些散乱,显然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第七区地下避难所的生命维持系统再次出现波动,备用能源最多还能支撑七十二标准时。第三熔炉区的辐射泄漏暂时控制住了,但净化工作进展缓慢,缺乏关键滤材……”她的汇报声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老教授的通讯接入更加断续,背景音是嘈杂的工程噪音和不时响起的警报:“……地脉能量抽取必须放缓!过度抽取会导致地壳应力失衡,我们已经触发了三次三级以下的地震!凯尔带来的星尘遗民生态修复技术是关键,但需要时间培养足够的‘晶化苔藓’来稳定土壤和净化空气……粮食储备……见底了。”

阿雅静静地听着,指尖在冰冷的控制台边缘无意识地划动。每一个坏消息都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但她不能流露出丝毫动摇。她是这座城市最后的脊梁。

“优先保障地下避难所的能源和空气净化。组织所有能行动的人,清理出连接各主要庇护所的安全通道。熔炉区的辐射隔离带再向外扩展五百米,告诉工程队,我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用人力也要把隔离墙垒起来。”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粮食问题……启动应急计划‘深根’,利用生命火种残存的力量,加速地下农场的蕨类和水藻培育。告诉所有人,我们要做好长期艰苦生存的准备。”

命令通过残存的有线通讯网络和人力传递下去。城市如同一头垂死的巨兽,依靠着顽强的本能和微弱的神经信号,开始艰难地蠕动,试图从废墟中重新站起。

阿雅将目光投向静静站在角落的凯尔。年轻的时空编织者学徒额间的时钟印记黯淡无光,他正闭着双眼,双手虚按在空中,细微的银光在他指尖流转,似乎在感知着什么。

“凯尔,时空结构的情况如何?”阿雅问道。

凯尔睁开眼,银色的眸子中带着深深的忧虑:“很不稳定,持火者大人。‘监视者’的撤离并非毫无痕迹,它们留下的‘秩序印记’像毒素一样侵蚀着本星系的时空背景。微观层面的规则冲突时有发生,虽然暂时没有大规模灾难,但……就像地基被蛀空的大厦,随时可能崩塌。而且……”他顿了顿,望向天空,“我能感觉到,那种被‘注视’的感觉并未完全消失,只是变得更加……隐蔽和分散。它们像是在……重新评估。”

重新评估。这意味着暂时的喘息,也意味着下一次风暴可能更加猛烈。

阿雅点了点头,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她走到一面相对完好的墙壁前,上面用烧焦的木炭画着一幅简陋却关键的星图,标注着灰烬之城和几个重要的坐标。“伊莎贝尔,我们派出的最后几支远程侦察队,有消息吗?”

伊莎贝尔调出通讯记录,摇了摇头:“‘远望’号和‘探索者’号在进入K-7和G-12星云后失去联系,超过预定回归时间两周了。‘先驱’号最后传回的信息显示他们在‘锈蚀星带’边缘遭遇了强烈的空间乱流,之后便杳无音信。恐怕……”她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希望的火种,在外出寻找资源和盟友的路上,一盏接一盏地熄灭了。灰烬之城,正在变成一座真正的孤岛。

压抑的绝望感如同浓雾般弥漫在临时指挥所内。连日的坏消息和看不到尽头的困境,正在一点点消磨着幸存者的意志。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虚弱的脚步声从楼梯口传来。一名满身尘土、手臂上缠着渗血绷带的年轻通讯兵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巴掌大小、表面布满灼烧痕迹的黑色盒子。

小主,

“指挥官!伊莎贝尔女士!”通讯兵气喘吁吁,脸上却带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激动,“我们……我们在清理旧港口废墟时……发现了这个!是从……是从一艘坠毁的、不属于我们数据库的救生舱残骸里找到的!”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那个黑盒子上。伊莎贝尔立刻扫描:“是某种……高密度信息存储体,结构非常古老,但封装技术很先进,似乎有……微弱的能量反应。”

阿雅的心跳陡然加速。不属于灰烬之城的救生舱?在这片星域?

“能读取吗?”她沉声问。

“外壳受损严重,内部结构可能也……我试试!”伊莎贝尔的全息影像双手虚按,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试图破解那古老的封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指挥所内只剩下伊莎贝尔操作时细微的电流声和众人压抑的呼吸声。突然,伊莎贝尔发出一声低呼:“有反应了!能量签名……匹配度极低,但……有点像……星尘遗民的技术,却又更……古老?”

黑盒子表面亮起一丝微弱的、仿佛随时会熄灭的蓝色光晕。一段极其模糊、充满干扰杂音的信号断断续续地播放出来,使用的是一种从未听过的语言,但其中夹杂着几个反复出现的、通过宇宙通用语法则能够勉强解析的词汇片段:

“……坐标……‘永恒林海’……幸存者……‘心灵低语者’……警告……‘收割’……加速……‘源点’……钥匙……”

信号到此戛然而止,黑盒子的光芒彻底熄灭,仿佛耗尽了最后一丝能量。

“‘心灵低语者’!”凯尔失声惊呼,“伊卡洛斯守护灵提到过的另一个可能幸存的‘篝火’成员!”

指挥所内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难以置信的低语。绝望的浓雾仿佛被这道微弱的光束撕开了一道缝隙!

“‘永恒林海’……是一个坐标?”老教授激动地凑近星图,“快!分析信号源可能的轨迹逆推!”

伊莎贝尔全力运算,几分钟后,她在那幅简陋的星图上标注出了一个极其遥远的、位于已知星图边缘之外的区域。“大致方向……在这里!但距离……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即使有完好的星舰,也需要数百年甚至更久……”

刚刚燃起的希望,瞬间又被冰冷的现实浇灭。距离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阿雅却紧紧盯着那个坐标,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距离……确实遥远。但是……信号是如何到达这里的?那艘救生舱……它穿越了多远的距离?依靠什么技术?

她猛地看向凯尔:“凯尔,时空编织者有没有……超越常规航行的方式?比如……利用时空褶皱?或者……某种‘捷径’?”

凯尔愣了一下,随即陷入沉思,额间的印记微微发光。“理论上……有。宇宙中存在一些天然的、不稳定的‘超空间潮汐通道’或者‘虫洞’,但它们的位置和开启时间完全随机,极其危险。还有一种……传说中‘时空编织者’的先祖能够编织临时的‘星路’,但那种技艺早已失传……”他的目光也亮了起来,“但是!这个信号……它穿越了如此遥远的距离还能被接收到,或许……发送者所在的位置,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我们未知的超空间节点?或者……他们掌握了某种我们不了解的远程通讯技术?”

希望,并非一定在于立刻抵达,而在于证明了“存在”!证明了在这片死寂的星海中,并非只有灰烬之城在独自挣扎!还有其他的火种,其他的幸存者!而且,他们似乎也在对抗“收割”,并且提到了“源点”和“钥匙”!

这个发现,如同在干涸的心田滴入了一滴甘露。消息很快通过残存的网络传递出去,虽然无法改变眼前的困境,却像一道微光,照亮了深不见底的黑暗,让所有得知消息的幸存者眼中,重新焕发出了一丝久违的光彩。他们不是唯一的火种!宇宙中,还有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