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炼丹初试

第一次炼丹,苏杨特意等到晚上,关紧门窗,还在房间里布了个简单的隔音阵法 —— 他怕练坏了被人笑话。他按照玉简里的步骤,先在丹炉下点燃灵火(用的是最便宜的 “引火符”),等丹炉预热到一定温度,小心翼翼地将凝血草投入炉中。

“滋啦 ——” 凝血草刚进炉,就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声。苏杨屏住呼吸,用神识感受着炉内的温度,按照玉简上说的,每隔十息就往炉里注入一丝灵力,帮助药材融化。可没过多久,一股黑烟就从丹炉的排气口冒了出来,还夹杂着刺鼻的焦糊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坏了!” 苏杨赶紧熄灭火源,打开丹炉一看,里面的凝血草已经变成了一堆黑渣,连药液都没炼出来。他皱着眉清理丹炉,回忆刚才的过程:“应该是火候没控制好,引火符的火焰太旺,把凝血草烤焦了,而且注入灵力的时机也晚了。”

第二次尝试,苏杨换了个办法 —— 他不用引火符,而是直接用灵力催动火焰,这样能更精准地控制火候。他先将丹炉预热到合适温度,慢慢投入凝血草,同时匀速注入灵力。这次倒是顺利炼出了淡绿色的药液,可当他加入清灵叶时,又出了问题 —— 清灵叶刚进炉,药液就开始沸腾,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变成了一团黏糊糊的绿色物质,根本没法凝丹。

“这次是加入辅药的时机太早了,凝血草药液还没稳定,就被清灵叶的寒性打乱了药性。” 苏杨总结着失败经验,又开始第三次尝试。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杨仿佛与外界隔绝了一般,全身心地投入到炼丹的世界中。他的生活变得异常单调,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几乎都在炼丹炉前度过。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第三份材料在炼丹过程中化为灰烬,第四份材料同样未能幸免,第五份材料也以失败告终……苏杨的心情愈发沉重,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尝试着用第六份材料炼制丹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苏杨的额头渐渐渗出汗水,他紧盯着炼丹炉,不敢有丝毫松懈。终于,炼丹炉中的火焰渐渐熄灭,苏杨满怀期待地打开炉盖,却只看到一堆黑漆漆的药渣。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心中一阵绞痛。这些药渣和空了一半的材料袋,仿佛在嘲笑他的无能。这可是整整三十块灵石啊,就这样白白浪费了!苏杨心疼得直抽抽,他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

他停下来,没有继续盲目尝试,而是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仔细回想这六次失败的过程。突然,他灵光一闪:“炼丹时控制火候、融合药性,不就跟《万象运枢经》里说的‘气机流转’‘阴阳调和’是一个道理吗?之前修炼时,我能靠气运感应引导灵气,炼丹说不定也能用同样的方法!”

这个想法让苏杨眼前一亮。他决定不再完全死记硬背丹方步骤,而是尝试用气运感应去感知药材的 “气”。他拿起一株凝血草,放在手心,运转气运之眼去感应 —— 能清晰地 “看到” 凝血草里蕴含着温和的 “生机之气” 和一丝 “热性”;再拿起一片清灵叶,里面则是 “清凉之气” 和 “寒性”。

“原来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的‘气’,炼丹就是要让这些‘气’和谐融合。” 苏杨恍然大悟。

第七次尝试,苏杨先将丹炉预热,然后拿起一株凝血草,用气运感应仔细 “看” 着它的 “气”,等丹炉温度和凝血草的 “热性” 达到平衡时,才慢慢将其投入炉中。同时,他用神识包裹着药液,用气运感应监控着药液的变化,当感觉到药液的 “气” 变得稳定时,才小心翼翼地加入清灵叶,用灵力引导着清灵叶的 “清凉之气” 与药液的 “生机之气” 慢慢融合。

加入沼泽苔后,苏杨深吸一口气,将灵力分成均匀的八股,按照玉简里的 “凝丹诀”,缓缓注入丹炉,包裹住融合后的药液,向内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