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4章 保卫京师

历史奇人传 山羊02 1724 字 11天前

“传令全军,太上皇遭挟,乃国家之耻!今日之战,为社稷,为黎民,非为一人!各营按既定部署,准备迎敌!”

命令迅速传遍各军。明军将士看到太上皇被置于阵前,初时一阵骚动,但在各级将领和于谦事先的严令与激励下,很快稳定下来。他们紧握手中的兵器,目光死死盯住前方的敌人,仇恨的火焰在胸中燃烧。

也先在阵前,看到明军非但没有慌乱投降,反而阵型严整,旗帜鲜明,士气高昂,心中不禁一惊。他知道,利用英宗进行讹诈的计谋,在眼前这位铁腕兵部尚书面前,已经彻底失败了。

既然诡计不成,唯有强攻!也先挥动令旗,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霎时间,瓦剌军中号角长鸣,如同野兽的咆哮。数以千计的骑兵,如同决堤的洪流,挥舞着弯刀,发出摄人的呼啸,向着明军阵地发起了凶猛的冲击。明军阵中,火炮轰鸣,硝烟弥漫,沉重的弹丸呼啸着砸向敌军;弓弩手万箭齐发,箭矢如同飞蝗般遮天蔽日,在空中划出尖锐的哨音,落入瓦剌骑兵群中,人仰马翻之声不绝于耳。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于谦并未留在安全的城楼之上。他深知德胜门是主战场,必须亲临一线激励士气。他亲自率领一支由石亨部挑选的精锐,预先埋伏在德胜门外依托民居、街巷构筑的工事内。当瓦剌的先锋骑兵冒着炮火箭雨,以为击溃了明军外围防线,冲入这片预设的死亡地带时,于谦看准时机,下令出击!

顿时,埋伏在断壁残垣后的明军火铳手猛烈齐射,砰砰之声如同爆豆,铅弹如雨点般泼向敌军。同时,伏兵四起,弓弩连发,长枪手、刀盾手从各个角落杀出,与瓦剌骑兵展开惨烈的近身肉搏。战场瞬间被分割、包围,瓦剌骑兵冲锋的优势荡然无存,反而陷入了街巷战的泥沼。激战中,瓦剌统帅也先的弟弟、平章孛罗(勃罗)被明军神机营的火炮精准击中,当场毙命。主将阵亡,使得进攻德胜门的瓦剌军心大挫,溃败而去。

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但于谦丝毫不敢懈怠。在接下来的五天里,瓦剌军队对北京的各个城门,特别是西直门和彰义门,发动了连绵不绝的猛烈攻击。战况一度极其危急。

于谦几乎未曾合眼。他身着铁甲,昼夜不息地奔走于德胜门、西直门、安定门等各处险要之地。哪里战事最激烈,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他视察防务,调配援军,督促进退,处置临阵退缩者。他的镇定与果决,如同定海神针,稳住了摇摇欲坠的防线。他将自己的指挥部前移至最危险的地方,用实际行动告诉每一位将士,尚书与他们同在,朝廷与他们同在!

在他的激励和指挥下,明军将士舍生忘死,奋勇作战。居民也自发协助守城,运送物资,救治伤员。整个北京城,同仇敌忾,凝聚成了一座真正的铜墙铁壁。

也先终于意识到,眼前的北京城,与他在土木堡轻易击溃的那支明军截然不同。这支军队有了灵魂,而这个灵魂,就是于谦。连续五日的猛攻,瓦剌军队除了在城墙下留下大量尸体外,一无所获,反而士气低落,后勤补给也出现问题。加之各地勤王军队正在向北京集结,也先恐后路被断,不得不于十月十五日夜间,挟持着英宗,悻悻下令撤军,狼狈北遁。

望着如潮水般退去的瓦剌大军,德胜门上下,先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胜利了!北京守住了!大明,在这场空前的危机中,挺了过来!

城楼之上,于谦独立于寒风中,猩红的斗篷在身后猎猎作响。他望着远方溃退的烟尘,脸上没有任何喜悦的表情,只有无尽的疲惫和一种更深沉的忧虑。他知道,战争的胜利只是暂时的,帝国的创伤需要抚平,未来的边防需要重整,而朝堂之上,因新君登基和太上皇被俘而带来的政治漩涡,或许才刚刚开始。

但无论如何,在这一刻,他兑现了自己的誓言,以一介书生的肩膀,扛起了将倾的帝国大厦。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挽救了大明王朝,也成就了于谦个人“救时宰相”的不朽功业。他的名字,从此与这座古都的存亡,紧紧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