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2章 翰林沉潜

历史奇人传 山羊02 1841 字 9天前

有时,他会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年畅谈至天明。在这些私下的聚会中,他们剖析时弊,探讨治国之道。李春芳常忧心边事,王世贞痛陈吏治腐败,而张居正则更多关注赋税财政。

“田赋不均,徭役繁重,此乃根本之弊。”张居正某夜在值房中展开自己绘制的赋税图表,“洪武年间,全国税田八百五十万顷,而今仅存四百余万顷。其余田地何在?皆被豪强权贵隐占矣!”

众人围观,无不骇然。

嘉靖二十八年的一个秋日,张居正终于完成了酝酿已久的《论时政疏》。在这份奏疏中,他直指国家五大积弊:宗室骄恣、庶官瘝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亏。每一弊都切中要害,每一策都直指核心。

“居正谨奏:今之事势,如积薪之下有火种,虽安未见其安也。臣观今之务,尤在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

他亲自誊写奏疏,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然而奏疏呈上后,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后来他才得知,奏疏根本未达天听,就被通政司截留,转呈严嵩过目。

“这个张居正,倒是个人才。”严嵩在府中翻阅奏疏,冷笑一声,“可惜太过年轻气盛。”

严世蕃在一旁嗤之以鼻:“不过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翰林,父亲何必在意?”

小主,

严嵩摇头:“此人见识不凡,若能为我所用......”

这话传到张居正耳中,他心中凛然。果然不久后,便有严党中人前来示好,暗示若肯依附,必有重用。张居正婉言谢绝,推说自己才疏学浅,还需在翰林院多加历练。

此事过后,张居正更加谨慎。他深知在严嵩权势熏天之时,直言进谏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然而,目睹朝政日非,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痛苦日夜煎熬着他。

嘉靖三十三年春,张居正终于上疏请告归乡。奏疏中以“患病需调养”为由,请求暂归故里。获准那日,他独自在翰林院中整理行装,将那方“志在千里”的砚台小心包好。

“叔大何故此时请归?”李春芳闻讯赶来,不解地问道。

张居正望向窗外渐绿的柳枝:“在京七载,闭门读书,终究是纸上谈兵。我想回乡看看,民间究竟是何光景。”

离京那日,阴雨绵绵。张居正只带着简单行装,骑着一匹瘦马,悄然离开京城。没有隆重的送别,只有几位知己在城门外执手话别。

“叔大兄早去早回。”王世贞郑重道,“他日朝中有变,还需兄台这等栋梁之材。”

张居正拱手作别:“诸君保重。”

南归路上,张居正刻意避开官道,绕行乡间。越近湖广,所见景象越是触目惊心。沿途村庄十室九空,田地荒芜,与京城繁华判若两个世界。

回到江陵老家,亲友皆来道贺。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的身份,让张家在当地声望倍增。然而张居正却毫无衣锦还乡的喜悦,他谢绝了大部分应酬,开始深入民间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