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3章 红夷大炮震夷狄

历史奇人传 山羊02 1209 字 8天前

天启三年(1623)春,寒风仍劲,袁崇焕单骑出关,马蹄踏过枯草覆盖的荒野,身后是连绵起伏的燕山山脉。当他第一次站在山海关城楼上眺望东北方向,眼前是去岁广宁失陷后溃逃百姓踩出的条条荒径,是焚毁村庄残留的焦土余烬,是后金游骑不时扬起的滚滚烟尘。

“此地距山海关二百里,若不能在此筑城坚守,虏骑朝发夕至,山海关永无宁日。”袁崇焕对随行将领说道,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他手指向远方一片荒芜之地:“宁远城,当建于此。”

众将面面相觑。监军副使低声劝道:“袁公,此地孤悬关外,去岁王化贞十三万大军尚不能守广宁,今欲于此筑城,岂非自投罗网?”

袁崇焕目光如炬:“正因孤悬,方显决心。虏骑善野战,我军长守城。无城则无险可守,有城则有机可乘。”

朝中闻讯,哗然一片。兵部诸臣纷纷上书,称宁远筑城是“徒耗国力,终资敌用”。袁崇焕不为所动,连夜绘制城防图,亲自监督烧制城砖,督工筑城。他设计的宁远城呈正方形,城墙底宽三丈,顶宽两丈四尺,高四丈,四门之上皆建箭楼,城墙四角设空心敌台,互相策应。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特命在城墙内侧修筑藏兵洞,可容数千士兵迅速调动。

筑城期间,后金游骑不时袭扰。一日,千余骑兵突至,工地大乱。袁崇焕竟命大开城门,亲率百名火铳手列阵门前。敌军疑有埋伏,逡巡不敢进。待其退去,将士皆服其胆略。

天启四年春,宁远城巍然屹立于关外。城刚竣工,袁崇焕即上疏请饷:“城虽立,兵未练,器未备,犹空城也。”他亲自招募辽民为兵,教以火器使用之法。又遣总兵满桂、赵率教分兵收复锦州、松山、大凌河等地,在关外建立起一条完整的防线。

这条后来被称为“关宁锦防线”的军事体系,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前哨,各城之间烽火相望,互为犄角。袁崇焕更推行屯田之法,使戍卒且耕且守,既省粮饷,又固守志。

朝中仍有非议。有言官弹劾他“专恃大炮,畏敌如虎”。袁崇焕上疏直言:“虏骑野战如虎,守城如羊。我以炮守城,以城护民,以民养战,此万全之策也。”

天启六年正月,探马飞报:努尔哈赤亲率六万大军西渡辽河,直扑宁远。

宁远城中,气氛凝重。袁崇焕召集众将,刺破手指,血书誓表:“誓与宁远共存亡!”他命满桂守西门,赵率教守东门,何可纲守北门,自守最为险要的南门。

正月二十三日,后金军抵达宁远城下。旌旗蔽日,铁甲如云。努尔哈赤遣使前来劝降,声音傲慢:“我汗有言,以二十万兵攻此城,破之必矣!降则封以高爵。”

袁崇焕立于城头,大笑回道:“汝主自称二十万,实则不过六万。宁远城小,然义大。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不必多言!”

使者退去不久,后金军开始攻城。先是数千步兵推楯车、扛云梯,蜂拥而至。城上明军箭如雨下,滚木礌石齐发。战至午后,后金军尸横遍野,城池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