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四年(1232)正月,汴梁城被蒙古大军围得水泄不通。这座金朝的都城,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此刻却笼罩在绝望的阴云中。耶律楚材站在城西的蒙古军大营辕门上,望着这座他年轻时曾游学其中的古城,心中百感交集。
城中还有多少百姓?耶律楚材问刚刚巡营回来的速不台。
至少一百五十万。老将军面无表情,围城半年,怕是已饿死三成。
此时的金哀宗早已逃往蔡州,留守的西面元帅崔立见大势已去,准备开城投降。但按照蒙古军的惯例,抵抗过的城池必遭屠戮。消息传开,汴梁城中哭声震天,百姓纷纷在家中备好毒药,准备在城破之日全家自尽。
二月十五日,崔立开城投降。蒙古诸将摩拳擦掌,准备执行屠城令。速不台在中军大帐召集将领,宣布:明日卯时,各部按区域行动,七日不封刀!
消息传到耶律楚材耳中时,已是深夜。他不及整装,单骑驰往行宫。窝阔台正在与诸王宴饮,见耶律楚材闯宫,不禁愕然:中书令何事如此慌张?
耶律楚材扑通跪地:陛下!汴梁屠城在即,臣冒死进谏!
帐中顿时安静下来,诸王面色不悦。
窝阔台放下酒杯:汴梁抗拒年余,使我军伤亡惨重。依祖制,理当屠城以儆效尤。
陛下!耶律楚材抬头,目光如炬,得地无民,将焉用之?汴梁乃中原首善之区,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屠之,徒得空城何益?
宗口温不花冷笑:汉人多如牛毛,杀了一批,明年又生。何足为惜?
耶律楚材转向窝阔台,声音哽咽:陛下可记得去岁课税之利?若屠汴梁,则中原震恐,他城必誓死抵抗。且...他深吸一口气,城中工匠三万,医师二千,学者无数。此皆国家之宝,岂可尽毁?
窝阔台有所动摇,但仍犹豫不决。耶律楚材再进一言:凡弓矢、甲仗、金玉等匠及官民富贵之家,皆聚此城。杀之则一无所得,是徒劳也。不若择其能工巧匠,充实军备;选其博学之士,增益文明。
这时,一直在旁沉默的拖雷突然开口:中书令所言有理。我蒙古欲经营中原,不可尽失民心。
窝阔台终于下定决心:传朕旨意:只诛金朝宗室,余者皆赦。敢擅杀一人者,军法从事!
旨意传到汴梁时,已是次日黎明。速不台正在调兵遣将,闻诏大怒: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不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