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刘备仿佛置身事外,他来到漳河的一处垂钓点,悠然垂钓,清风拂面,好不惬意。

不久后,负责邺城安危的陈到出现在刘备面前,汇报城中情况。

刘备询问后得知,州牧府门口的人群已经散去一半,还有一半仍在。

他沉思片刻,对陈到表示暂时不必抓捕这些人,让他们先自由活动。

他嘱咐陈到要密切监视这些人,并与史阿配合。

陈到离开后,沮授匆匆赶来,告知刘备以逢家、辛家为首的一些家族子弟开始递交辞官申请。

刘备未看辞官奏折,直接表示同意。

这一决定让沮授震惊,提醒刘备这样做将导致魏郡政务瘫痪,目前吏员人手不足。

魏郡至冀州境内,众多职位将出现空缺。

在无人接手的情况下,政务运转将陷入停滞。

刘备对此表示淡定,声称有人即将到来。

沮授对此追问,刘备笑称“今晚便到”

沮授见刘备如此自信,稍感放心。

但他提醒刘备,辞官申请虽只有四十八封,一旦同意,将引发更多官员的辞官潮,预计空缺职位至少五百个。

刘备斩钉截铁地表示“人数足够”

,并命令沮授优先处理辞官申请。

沮授和毛玠两人开始处理这些申请,从最初的四十八封增至傍晚的四百六十六封,涉及魏郡、赵国等多个郡县。

面对如此多的岗位空缺,沮授和毛玠感到担忧,不知该如何补充人员。

逢家府邸内,冀州的家主们也对未来感到不安。

然而逢化却持乐观态度,认为刘备最终会回来寻求他们的帮助。

他们只需耐心等待即可。

逢化尽管内心有所劝说,仍然隐隐感到一股不安,仿佛刘备有所准备。

他不再纠结,只关注眼前的景象,晚霞映照着邺城,他和同伴走进城门。

在刘备府邸内,宴席已摆好,等待着三人的到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们身上。

这三人包括荀谌、审配和徐庶。

刘备询问徐庶从中山调来魏郡的看法,徐庶表达感激并承诺为主公效力。

刘备对徐庶的成长印象深刻,并认为他是多面手,能处理政务也能领兵打仗。

接下来需要好好培养。

接着,刘备询问审配之前信件的内容,审配回答已准备好河北审氏的子弟,等待刘备的命令。

数日前,审配收到刘备的信件后,便按照要求进行了准备。

从家族中选拔了两百余名适宜出仕的子弟。

之后迅速前往邺城复命。

刘备听到后大喜过望,随即向荀谌询问颍川荀氏子弟的情况。

荀谌详细回应了刘备,颍川荀氏子弟共计一百九十六人,等待刘备的指示。

在大殿内,气氛一度热烈。

刘备拿出了一份公告——求贤令,命令毛玠明日一早将其传达到冀州各地。

此令旨在公开招募六十六名官吏。

毛玠受命后,大殿内的氛围再次热烈起来。

夜间,酒宴结束,审配返回邺城的审家府邸。

他立刻召集家族内的青年才俊和杰出子弟,在大殿上向大家阐述此次情况。

审配直言不讳地告诉大家:“即将上任的官员们需谨记,这个官职的有效期只有三年。”

三年后,官学的第一批学生将毕业,届时所有现任官员需与他们一同参加考核,优胜劣汰。

此言一出,众子弟皆感震惊并提出疑问。

审配解释道,这是为了公平选拔人才,确保冀州政务的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