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贾诩所言非虚,董卓的行为令人失望,他的气数已尽。

他原本主张退守长安,是想让西凉军休养,趁关东诸侯内乱时出兵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但人算不如天算。

自董卓退守长安后,贪图享乐,行为残暴,不听李儒劝告,民心尽失。

李儒感叹自己看错了人,“我会为董仲颖做最后一次谋划,成败皆在天意。”

他已决定要为自己找出一条明路,同时坚信简雍是刘备的人。

贾诩提醒李儒,刘备未必能容忍他。

李儒回应,他身为靖王后裔,不惧刘备的排斥。

贾诩提及李儒在汉室朝廷的行为,李儒表示名字只是代号,关键在于刘备的气魄。

若刘备能容忍他,他将助其发展;若不能,他便南下寻找新的机会。

此时,李儒询问贾诩关于张绣与冀州兵马的关系,贾诩透露一旦董卓去世,张绣可能会投奔刘备。

贾诩邀请李儒加入其军队,但李儒并未立即回应。

随着贾诩的离开,董卓和吕布虽然在表面上维持父子关系,但私下里已经暗中较劲,不断往长安城调兵遣将。

长安城的气氛愈发紧张和诡异。

董卓麾下兵马众多,但大部分在镇守西凉等地,长安周边只有数万精锐。

董卓为应对局势,决定将西凉的牛辅征召到长安,牛辅率三万军队驻扎在长安城外。

相较之下,吕布的军队数量较少。

在董卓的兵马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长安城的局势愈发扑朔 ** 。

王允连夜找到简雍询问玄德的情况。

玄德面对董卓至少四万虎狼将士的威胁,能否保住天子?王允对此深感担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简雍安抚王允,只要王司徒能将天子带出宫外至指定地点,他们就有信心保护天子安全。

局势紧迫之下,史阿潜入长安城打听消息,得知长安城未央宫中一切准备妥当,明天将征召群臣上朝并趁机诛杀董卓。

简雍分析了牛辅的兵马情况,指出只要行动迅速,就能阻止牛辅救援董卓。

史阿叮嘱简雍和徐庶在行动时不必露面,只需等待主公的兵马到来即可。

史阿急忙离去。

长安城暗流涌动。

四月初八,天色朦胧,即将下雨。

未央宫位于长安城西南,建立在最高的地势上,宫殿辽阔,四周筑有围墙。

东南西北各有宫门。

此时,未央宫内,坐着一位少年君主刘协。

他头戴玉冠,身穿龙袍,显得威严而庄重。

他目光凝视着宫外,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刘协询问旁边的王允:“王司徒,此次我们真的能够铲除董贼吗?”

尽管年纪尚轻,但刘协已经历经洛阳之乱和宗室之变。

在董卓的压迫下,他变得比同龄的少年更为成熟稳重。

刺杀董卓对刘协而言是一场豪赌,他不得不赌!因为董卓一日不死,他一日寝食难安。

王允回答道:“陛下尽管放心,今日董卓必死无疑!”

他的脸上露出坚定的神色,语气十分笃定。

听到王允的保证后,刘协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内心对董卓的恐惧感。

他下令道:“那就传令下去,敲响大钟,召集百官上朝!”

命令迅速传达,钟声响起,大臣们纷纷入宫。

不到半刻钟的时间,百官已经齐聚大殿,静待权倾朝野的董卓的出现。

不久,未央宫东门处,一名身材高大、腰佩长剑的大汉乘坐龙撵,带着上百名心腹侍从出现。

那是吕布,他身披铠甲,手持方天画戟,跨坐赤兔宝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