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糜竺指着地图上的开阳县表示关注。

黄盖为了截停孙乾,必须占据此地。

为此,糜竺建议先行占领开阳。

孙弘主动请缨,率军迅速突袭开阳。

糜竺批准了他的计划,命他连夜出发。

同时命令全军就地休整待命。

而在烽火连天的徐州之下,此次徐州东海军与百姓的大迁徙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将士和百姓拖家带口,纷纷北上往东安方向前进至兖州泰山郡。

队伍的规模十分庞大,人潮涌动声势震天。

孙乾在队伍中不断催促加快行军速度。

当有人提出是否应该舍弃百姓以加快速度的建议时,糜芳立刻反对并拒绝了这个提议。

以下重写后的版本:

糜芳的言辞令人心生寒意。

人群纷纷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向他。

他们难以理解糜芳冷血般的思考方式。

在这个世界上,怎么有人能够如此漠视百姓的生命和处境呢?糜芳坦言:“我们无法保证一定能到达泰山郡。”

他接着说,“但现在有众多百姓相随,或许在关键时刻,他们能为我们的抵抗拖延追兵的时间。”

他希望百姓在艰难的行军途中充当缓冲。

他的话语让人深思,这一行的目的明确,要摆脱袁术和孙坚的东海势力并北上投奔刘备。

众人清楚到达泰山郡并不容易,但他们决心拼搏。

糜芳的言辞触动了大家的心弦。

队伍如同长龙一般带着希望踏上艰难的征途。

前路的探路队伍三千人小心翼翼地警惕着周围的环境。

孙乾和糜芳带领这支人数不多但背负着重要使命的队伍。

他们需要负责护送大量的百姓、钱粮和物资。

此时军中探子带来消息,前方开阳县已经紧闭城门并做好了防御准备。

“只要他们不出兵攻击我们就行。”

糜芳淡定地表示队伍仍有足够的粮食支撑,同时跟随着队伍的百姓也带来了自己的财产。

然而有人提议道:“许多人都已经疲惫不堪了,或许我们应该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孙乾目光扫过后方队伍疲惫的面庞后,决定暂时停下来休整并继续前行。

虽然孙乾迫切希望尽快到达目的地,但他清楚不能忽视队员们的身体状态,没有力气无法继续前行。

刚下令休息仅一刻钟后,远方突然响起了密集整齐的踏步声。

孙乾和糜芳立即警觉起来,举目远眺,只见近千人队伍浩浩荡荡而来,为首的是一位高大汉子,自称是高顺,是刘备麾下的将领,特地前来接应。

孙乾虽未见过高顺,但对刘备势力有所了解,知道高顺之名,但仍需确认身份。

高顺提出军中有一内应,不久便有人走出,确认高顺身份无误。

孙乾和糜芳确认后,双方成功汇合。

高顺解释他们为了东海军及百姓的安全而谨慎行事,得到孙乾的理解。

在高顺的接应下,孙乾和糜芳商议后决定交出兵马指挥权,表现出他们投奔刘备的坚定决心。

另一方面,在徐州的开阳县,县令赵图曾是陶谦的手下。

自从袁术占领徐州后,许多郡县纷纷投降,但赵图并未归顺袁术。

报告说,东海军的兵马已经抵达了县边境,很快就会到达城外。

县衙里的赵图听到这个消息后沉思片刻。

尽管有人建议他夜间突袭东海军,但他却决定守住城池等待主公刘备的兵马到来。

赵图秘密找来心腹,送出一封信后,嘴角露出了神秘的笑容。

与此同时,在琅琊郡的东安城,蓝玉已经成功攻下此城并邀请刘备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