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被卢植看在眼里。小诸葛亮不仅天资聪颖,更难得的是谦逊有礼,比起那些狂妄自大之徒不知道强了多少。

不多时,小童完成修改再次请教卢植。

卢植捋着胡须连连点头:好!文锋犀利,爷爷没什么可指点的了,继续努力!

小诸葛亮再次施礼:谢爷爷指点!

随后又依次向孔融、陈琳、祢衡请教。

祢衡这次倒是点头认可:进步不小嘛小子!不过骂人要戳中要害,你这些空话最多给董卓挠痒痒。

小诸葛亮虚心请教:还请指教。

祢衡详细指点了几处修改建议,小童认真记下:多谢指点。

如此反复多次,最终连挑剔的祢衡都被小诸葛亮的才华所折服!

“小诸,真的够好了,放过我吧!”祢衡苦着脸讨饶。

“全新版本,和之前截然不同。”小诸葛硬塞给祢衡。

“......”祢衡彻底噎住。

“难道只骂一回?”小诸葛挑眉反问。

“服气!”祢衡哑口无言。

卢植接过定稿,满意颔首:“首篇就用诸葛亮的文章,诸位加把劲,务必字字见血,句句诛心,定要骂得董贼魂飞魄散!”

众人轰然应诺,纷纷搜罗董贼劣迹。

稿件传到王仲手中,他匆匆扫视,霎时脊背发凉——字里行间杀机四溢,莫说董贼,寻常人看了也得肝胆俱裂!

朱砂大印重重一盖!

王仲当即命人快马送至雒阳。

此刻。

雒阳某间作坊内。

工匠们已按文稿排好活字。

子夜时分,印刷机全速运转。

不足两刻钟,千余张檄文堆积成山!

需说明的是——

王仲原拟创办报纸,但因内容筹备需时,故先刊印讨董檄文。正规报纸日后自会面世,尚需时日筹备。

破晓前夕。

趁百姓酣眠之际,数十人背着褡裢提着浆糊桶悄然现身街头。

褡裢里是墨香未散的檄文!

木桶中是黏稠的米浆!

从朱雀大街到僻静小巷,每隔十步便贴上一张。

天光未亮,讨董檄文已贴满雒阳每块砖墙!

晨鸡啼晓!

朝阳喷薄!

崭新的一天拉开序幕——

却注定腥风血雨!

司隶,雒阳城。

曙光微露时分。

长街之上行人如织,车马络绎不绝。

每隔十余步便聚着三五人群,议论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人群中立着一名七尺男儿,肤色微黑,双目如炬。他反复研读墙头檄文已达七八遍,却仍兴致盎然。

这英伟男子正是典军校尉曹操!

曹操暗自赞叹:好文章!字字如刀,句句诛心!不知出自何人手笔,竟令董贼如此难堪!

身侧站着位气度不凡的贵公子,正是四世三公的袁绍。他低声道:孟德,此檄言辞未免太过犀利。若被董贼知晓作者...

曹操轻蔑一笑:虽未署名,但来历昭然若揭。

袁绍挑眉:莫非已知何人执笔?

虽不能确定具体何人,但必与泰山郡守王仲脱不了干系。曹操眼中闪过精光。

何以见得?

这特制纸张,唯有泰山东郡方能产出。曹操冷笑道。

袁绍恍然:王仲当真胆大包天!

此人看似鲁莽,实则粗中有细。曹操意味深长道。

袁绍不以为然:董贼向来睚眦必报...

曹操瞥了眼身旁这位世家子弟,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若非碍于袁氏门第,这等庸才岂配与他论事?

念头一转,曹操仍耐心解释:泰山之患比起雒阳之危,不过疥癣之疾。王仲逞口舌之快,于董贼而言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