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晒制之法大获成功。
王仲立即遣人将此法传至沿海各地。
因控制的海岸线有限,仅半月便推广完毕。
老匠人领着众工匠四处指导,一时间风光无限。
有了成功先例,工艺掌握只是时间问题。
从开始推广到青州海盐形成规模效益,前后仅二十余日。
每产出一批盐,王仲便收储一批。
他并不急于投放市场,若数量不足,难以撼动刘泽的盐业根基。
这就是王仲的作风!
不动则已,动则必取要害!
那些隔靴搔痒的小打小闹,他根本不屑为之!
转眼间冬去春来。
大地回春,又是一年伊始。
刘晔带着工匠们经过秋冬勘测,终于完成港口规划,方案经王仲批准后,已具备开工条件。
周瑜亦未闲着,与苏商业讨多时,争取到了充足资金支持。苏深知,若无军方庇护,他难有今日成就。
但凡钱财能解决的问题,对他来说都不成问题!
赵普主理兖州垦殖,荀彧负责青州农耕。依照王仲既定方略,两州百姓生产热情高涨,屯田规模迅速扩大。
此次不仅种植水稻、马铃薯,还新增高粱、棉花等作物。为保护水土,王仲更命人广植树木。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推进。
经过两个季度的经营,王仲的盐仓已堆满白花花的盐巴,这些囤积的食盐别说供应兖州全境,就是供给整个王朝的百姓也完全足够。
放任刘泽苟活半年之久,如今正是清算旧账的时候了!
王仲立即展开雷霆行动,派遣苏双率领商队在青州、兖州、徐州、豫州、冀州等地同时铺货。新上市的雪盐不仅品质碾压刘泽的官盐,售价更是低得令人咋舌——这记耳光,就问刘泽接不接得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海城闹市。
粮铺老板娘正招呼着顾客:姐要哪种盐?咱们现在有两种货。她从柜台排出两包食盐,老款照旧,这款是新到的雪盐。
顾客拿起透着青光的雪盐细看,指尖沾了些许盐粒品尝,顿时眼前一亮:好咸鲜!这雪盐怎么卖?
十五文一包。老板娘笑道,比老盐还便宜三文钱呢。
客人闻言立刻掏出钱袋:给我包两包!这样的好货色可要多囤些。
这样的场景同时在北海、蓬莱各地上演。短短三十日内,王仲的雪盐便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市场,彻底
皇宫金銮殿上。
鬓角花白的盐政大臣颤巍巍出列:启禀陛下,各地盐官急报,市面突现廉价雪盐,官盐现已滞销多月,盐仓积压严重......
龙椅上的刘泽捏紧了鎏金扶手,眼角微微抽动:雪盐?
新盐 **
相国恭敬回应:确实如此!微臣派人查验过,品质极佳,比咱们的官盐更加雪白纯净,苦涩味极少,关键售价更低廉!
竟有此事?
刘泽勃然变色,厉声追问:这批盐货从何而来?
按常理,各地食盐本该自产自销——产量高消耗少,本地购销才最划算。向沿海州郡贱卖食盐,简直是蠢不可及!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