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燃的手指从系统商城的确认键上收回,指尖还残留着轻微的灼热感。那不是物理上的温度,而是信息涌入大脑时带来的神经震荡。心理学技能刚解锁的瞬间,像是有人往他脑子里塞进了一整套情绪解码器,原本只是冷冰冰的文字评论,突然开始“说话”了。
每一条差评背后,都有声音在低语。
他调出三组最新出现的高频评论,屏幕左侧是原始文本,右侧则是系统结合新技能生成的情绪模型图谱。第一组打着“共情牌”,语气惋惜:“看节目哭了,但越想越不对劲,这种改造真的可持续吗?”表面理性,实则埋着怀疑的种子;第二组直接上价值审判:“拿底层生活当秀场,资本又赢了。”用道德高地压人,不讲逻辑只讲立场;第三组最隐蔽,装作普通观众困惑:“是不是我太敏感?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这不是讨论。”陈星燃低声说,“这是洗脑流程。”
他闭眼,让技能自动回溯这些言论的心理路径。结果清晰得像被红线串起的珠子:先立一个“你可能错了”的前提,再抛出“大家都这么觉得”的假共识,最后引导你自我怀疑——你不站出来反驳,是因为怕自己成了那个“看不懂真相”的傻子。
典型的群体沉默陷阱。
周小胖推门进来时,正听见这句话:“他们不是在骂节目……是在怕我们说出真相。”
他愣了一下,手里抱着的硬盘差点滑下去。“燃哥,你这话说得跟悬疑剧反派似的。”
“比反派还专业。”陈星燃睁开眼,目光落在主屏上不断跳动的舆情曲线,“普通黑粉只会喷脏话,这群人懂得怎么让人闭嘴。他们不要你愤怒,反而希望你犹豫。只要没人敢替节目说话,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周小胖把硬盘放在桌上,探头看了看数据面板。“那咱们现在干啥?发澄清视频?还是找大V带节奏反转?”
“都不用。”陈星燃摇头,“对付心理战,不能用蛮力。你越解释,他们越说你心虚。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内部先乱起来。”
“啊?”周小胖一脸懵,“他们还能内讧?”
“当然能。”陈星燃嘴角微扬,“再严密的组织,也是人在操控。人就有情绪,有情绪就有破绽。”
他调出那个百万粉自媒体发布的“幕后黑幕”视频,重新播放。这次不再是看画面真假,而是分析它的叙事节奏和情绪诱导方式。前十五秒制造悬念,中间三十秒堆砌疑点,最后十秒升华主题——典型的情绪过山车结构,专为短视频时代的注意力设计。
“你看这里。”他暂停在一段剪辑拼接处,“他故意把工人抽烟的画面放施工进度条旁边,视觉上造成‘工期延误’的错觉。这不是误操作,是精心安排的认知误导。”
周小胖凑近看,忽然一拍脑门:“等等!这套路我熟!上个月有个科普博主被打压,也是这样,先被说‘数据造假’,然后一堆人跟着质疑动机,最后连真实粉丝都不敢发声了!”
“对。”陈星燃点头,“同一套剧本,换了个主演而已。”
他打开加密文档,新建一页,标题打上四个字:**心理战白皮书V1.0**。
手指敲击键盘,将刚才分析出的三个阶段写进去:
1. 制造道德压力,让你不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