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应用:这个概念一经推出,立刻引爆了校园场景。
班级需要通知事务、社团需要组织活动、课题小组需要讨论作业、甚至老乡会需要联络感情……
“叮叮群”完美契合了所有这些需求,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粘性。
创建群、分享群号(一串数字)、邀请好友入群,成了校园里新的风尚。
“叮叮空间”:云游提出了一个轻量级的“个人主页”概念。
每个用户都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可以发布“状态”(短文字心情),上传几张手机拍下的低像素照片(压缩后),写简单的日志,好友可以前来留言互动。
技术实现:受限于手机性能和网络,这个“空间”极其简陋,更像是WAP网页和客户端的结合体,但它抓住了年轻人展示自我、记录生活、互动社交的深层需求。
情感连接:相比于单纯的聊天工具,“叮叮空间”赋予了用户更立体的形象,建立了更深厚的情感连接。
逛空间、留言、看日志,成了许多用户每天打开“叮叮”的另一个理由。
界面与情感化设计:王莉带领的UI团队也在全力发力。
在云游“简洁、清新、友好”的要求下,她们对界面进行了多次优化:
图标和按钮设计得更加圆润可爱,符合年轻学生审美。
增加了数套精心设计的、具有校园青春气息的静态头像和表情图片包(如“好好学习”、“挂科预警”、“求带饭”等),用户下载后可在聊天中使用,极大丰富了沟通的趣味性。
客户端启动速度进一步优化,几乎做到秒开。
闪电迭代,持续交付:
云游要求团队采用“小步快跑,持续迭代”的开发模式。
几乎每隔一两周,“叮叮”就会推出一个版本更新,修复bug的同时,总会带来一两个小而美的功能优化或新的表情包。
这让用户 保持新鲜感和期待感。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虽然“迅聊”依靠话费补贴初期吸引了一批用户,但很多人发现,“迅聊”校园版换汤不换药,功能臃肿(集成了太多非校园功能),运行速度慢,还耗流量。
反观“叮叮”,虽然初创,但极其专注校园场景,速度快、省流量,尤其是“群”和“空间”功能,简直是校园生活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