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云游,眼神锐利。
未来的搜索、推荐(就像我们‘视觉’和商城正在做的)、图像识别、语音交互、甚至是自动驾驶,其核心驱动力都将是AI。
我们现在投入,不是指望它立刻产生利润,而是要卡位核心人才、跟踪底层技术、布局关键专利。
我建议,可以投资或合作一些顶尖高校的AI实验室,孵化一些有潜力的早期技术团队,哪怕每年烧掉几千万,买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也绝对是值得的。
“其次是云计算。”
孙正宏切换画面,展示了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早期先行者的业务增长曲线,“虽然目前国内企业对云计算的需求还未大规模爆发,但趋势已经非常明确。
未来企业的IT系统必然从‘自建机房’走向‘按需租用云服务’。
这不仅关乎成本效率,更关乎数据集中处理的能力和弹性扩展的业务灵活性。
他进一步阐述。
我们四海生态未来会产生海量数据,需要强大的算力进行处理和分析。
如果完全依赖自建数据中心,成本和效率都是问题。
如果我们能提前布局自己的云计算能力,初期可以先满足内部需求,打磨技术和服务能力。
待市场成熟时,我们就能顺势推出对外的云服务,这很可能成为我们生态链上又一个强大的支撑点和利润来源。
这同样需要提前数年进行技术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孙正宏说完,将平板电脑放下,总结道:“云总,这两个领域投入巨大、见效周期长、风险也不小,短期内看不到直接的财务回报,甚至会被某些人质疑是‘烧钱’。
但我坚信,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而超一流企业,则布局未来十年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范式。
AI和云计算,就是这样的基础设施和范式。现在投入,正当其时。
办公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云游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投向窗外,似乎在权衡着巨大的投入与遥远的回报。
片刻后,他收回目光,眼神变得无比坚定和锐利:“孙总,你的判断与我的思考不谋而合!”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你的建议,我完全批准!而且,不是小打小闹的投入,是要作为集团级的战略方向来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