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环节结束后,便是放开吃喝的狂欢时刻。大碗的酒倒满,相互碰撞,祝愿声、欢笑声、划拳声此起彼伏。程立秋端着碗,挨桌敬酒,无论是远航的兄弟,还是留守的骨干,他都一一碰杯,感谢他们的付出。气氛热烈到了顶点。
张远航被船员们围住,纷纷向他敬酒,感谢他的带领。这个平日里严肃的汉子,此刻也放开了,碗到酒干,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眼神中充满了对这支队伍的骄傲和未来的信心。
庆功宴一直持续到日头西斜,不少人都带了七八分醉意,但心情却是无比的畅快。这次大会,不仅仅是一次物质上的犒劳,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和凝聚。它让所有人都明白,跟着程立秋,只要肯干、敢干,就能过上好日子,就能赢得尊重和荣耀。
喧嚣散尽,山庄恢复了宁静。程立秋虽然也喝了不少,但脑子却异常清醒。他让张远航好好休息,自己则和李建军、王铁山等人,再次聚到办公室,开始了更务实的总结与规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远航虽然带着酒意,但汇报起专业问题依旧条理清晰。他拿出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上面记录了“探索者”号在航行、捕捞、设备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取得的经验以及改进建议。比如,某种型号的网具在深水作业时更容易挂底;某种探鱼仪在特定水文条件下效果更好;船上的淡水制造系统在长时间航行后需要更频繁的维护;甚至包括船员在长期漂泊中的心理疏导问题,他都提出了初步想法。
“立秋哥,建军,铁山,”张远航指着报告说,“这次远航,暴露了我们一些不足,但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认为,下一次出海,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效率更高,风险也更可控。”
程立秋认真地看着报告,不时点头。他特别赞赏张远航提到的船员心理问题,“远航想得周到,兄弟们在外不容易,这方面以后要重视起来。”他转向李建军,“建军,后续船员的招募和培训,要把心理素质作为一个重要考量。待遇上,远洋的兄弟必须从优。”
“明白!”李建军郑重记下。
“关于第二艘船,”程立秋目光灼灼,“远航,你有什么想法?是基于‘探索者’号的型号改进,还是考虑其他船型?”
张远航显然早有思考:“立秋哥,我认为可以有所调整。‘探索者’号是围网船,适合金枪鱼等集群鱼类。但这次我们发现,深海珍稀渔获价值更高,但分布更散,对捕捞的精准性和设备要求不同。我建议,下一艘船,可以考虑兼具拖网和延绳钓功能的中型艉滑道渔船,灵活性更高,能适应更多样的渔场和鱼种。当然,造价可能会高一些。”
程立秋沉吟片刻,果断拍板:“好!就按你这个思路!钱不是问题,这次远航的利润,加上参田的进项,足够支撑!你尽快牵头,组建一个选型小组,去各大船厂实地考察,拿出具体方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