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圣言定乾坤

南粮北调之事照常进行,不可懈怠。”

杜溥立刻拱手:“下官遵命。调粮之事,赴扬州查验。户部即刻去办,纵有万难亦当克服。”

圣意下达,户部自然不敢怠慢。

第二日清晨,一支由户部清吏司主事周文博带队的十几人的小队,便快马加鞭昼夜不停的赶往扬州。

此行目的明确:一查“玉麦”真身与库存;二访其培育与食用之法;三观其民意舆情。

退朝后,赵大学士立即修书一封,派人快马送往扬州。

信中详细描述了朝堂争议,提醒女婿早做准备,既要尽力救灾,又要小心政敌攻讦。

并告知皇帝陛下已准奏,朝廷很快就会派人来验粮,让他们早做准备。

八日后,接到京中岳父赵大学士来信,林正清立即找来儿子。

“果然如你所料,朝廷命我协助筹粮。”

林正清神色复杂,“但朝中反对声不小,刘侍郎等人认为我们越权行事。”

他舒了口气,“好在皇上尝过玉米食品后准奏了。真是好险!”

林景衡接过信细看,反而笑了:“父亲不必忧虑。

既然朝廷明令已下,我们之前的所有准备就都名正言顺了。

如今粮船已备,粮食已筹,只待查验后,即可装船出发!”

林正清惊讶道:“你已准备妥当?”

“是的,父亲。”林景衡眼中闪着自信的光,

“三家盐商共备粮一万五千石。

儿已清查官仓,我们用盐引置换的五千石番粮已置换霉变陈粮。

再加上我们自产的一千石玉米良种。

总共两万一千石粮食已全部装船,只等令下即可启航。”

林正清不禁感慨:“我儿果真有实操能力,思虑如此周全。”

但随即又皱眉:“然而运河已经封冻,粮船如何北上?”

“父亲,儿已思虑周全。”林景衡展开地图。

“运河封冻,粮船绝无可能直达山东。

儿之计在于 ‘以南补北,以河换陆’ 。”

他手指重重戳在淮安的位置:“粮船队全力驶向淮安仓,此地乃漕运枢纽,必未封冻。此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