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三作三收(一)

京城的风云,显然已经吹动了老家林府这一池静水。

皇宫里,皇后娘娘自然也听说了京西皇庄御麦大丰收,以及皇上对李春芽厚重赏赐的消息。

她拿着那份关于春芽的详细调查记录,再对比眼前这轰动京城的喜讯,心中已然明了。

她轻轻将记录合上,对身边的心腹宫女感叹道:

“好一个‘神农女’!

陛下正在兴头上,对此女寄予厚望,视若祥瑞。

此时若本宫再去提永宁那档子事,岂不是自找没趣?

不仅可能惹得陛下不快,说不定还会落个不识大体,甚至……棒打鸳鸯的恶名。”

她摇了摇头,心中有了决断:“永宁那边,暂且先安抚吧。

就说陛下近来忙于政务,不便打扰,让她耐心等待时机。

至于赐婚之事,以后再说。”

她决定置身事外,静观其变。

毕竟,得罪一个风头正劲,简在帝心的“功臣”,绝非明智之举。

新官上任的春芽,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心里的那股豪气也更盛了!

管理八百亩官田,这和她之前在扬州管理自家田地,甚至和之前只负责二百亩试验田的感觉完全不同。

夜里躺在床上,她翻来覆去,脑子里想的全是这八百亩地。

“八百亩啊,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求种好一季是一季了。

得想办法,让这地发挥出最大的用处,打出更多的粮食才行!”

她望着帐顶,喃喃自语。

她拼命在记忆里搜寻,忽然,前世在《创新农业》杂志上看到过的一篇文章清晰地跳了出来!

那是关于北方某县镇的农民刘某,创立的“三作三收”玉米种植新模式的介绍。

(这是真实事情,山东广饶县刘某创新的农业新模式:试验田数据显示,冬小麦亩产达1173.53斤,春玉米和夏玉米叠加后,亩均总产超3700斤,较传统两熟模式增产约960斤,实现“吨半粮”(亩产一吨半粮食)目标。??)

文章里描绘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金黄的麦茬地里,春玉米已经长得老高,绿油油一片,行列整齐,生机旺盛。

而最让她心动的是那个数字:亩产三千七百多斤!

(明代亩产和现代亩产无法做比,亩产差了几个档次。

小麦亩产只有200斤左右。

水稻亩产不足250斤。

春芽这次玉米大豆间作套种的四石三斗,按明代斤石换算,每石120斤,是516斤。

而现代的小麦亩产800斤左右,高产实验田可达1300斤以上。

玉米亩产1000--1500斤之间,高产实验田可达2000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