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时势造英雄。
若没有一个好的锻炼平台,再有天赋的人也会被埋没。
说来刘壮,如今也就二十来岁,这些年的生活,简简单单。
就是农闲的时候,和曹平、胡老三等人去运河上当苦力,扛大包。
若说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为人仗义、豁达大度、大胆果断、坚韧不拔,所以也就把曹平、胡老三等人笼络到了身边。
而若说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姓刘,出生在沛县。
这个优势,就不得不让人多想。
当年汉高祖响应陈胜吴广起义,今有沛县刘壮响应太和杨正起义。
如此相似的地方,很难不让淮海地区的百姓浮想联翩。
而有秀才功名,三十多岁的张贤,和童生功名在身,在萧县担任书吏的萧言,就是听说同是徐州老乡的刘壮起义,打击土豪劣绅,为民做主,所以决定加入其队伍,辅佐左右。
文化水平高,心思灵活,善谋略的张贤,则是担任了徐州义军军师。
在县里担任书吏多年,有丰富文书处理经验的萧言,自然就担任了徐州义军长史,负责统筹大军后勤。
二人虽然是稍晚加入刘壮的队伍,但因能力出色,办事效率高,再加上又姓张和萧,不得不让刘壮重视。
面对刘壮询问对当前处境的看法,二人自然没有犹豫,互相对视一眼后,张贤笑了笑说道。
“主公,各位将军,张某的建议是,撤走。”
“什么?”刘壮一脸不解的看着张贤,“撤走?”
“对,撤走,离开老虎山,离开徐州。”
“为何?”刘壮眉头紧锁,“军师,你之前的意思可不是这样,这次为何改变想法?”
“对啊军师。”胡老三跟着不解问道,“兄弟们好不容易按照你的建议,在老虎山周边累死累活的挖壕沟搭建防线,现在却要走,那咱们这段时间的辛苦,岂不是白费了?”
“没错,军师你咋想法说变就变呢!”
“军师你可得和俺们解释解释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