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最终选择了坦诚。当晚,在307宿舍那扇略显斑驳的木门后,他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与林婉婷“偶遇”的全过程,包括对话的细节、自己的观察,以及那份萦绕不去的警觉。空气瞬间变得凝重,仿佛能拧出水来。李壮瞪大了眼睛,张涛敲击键盘的手指也停了下来,眉头拧成一个结。外部世界的触角,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探入了他们这个自以为封闭的“堡垒”。
“我靠!林大女神亲自来摸底?这面子够大的!”李壮最先打破沉默,语气里混杂着受宠若惊和难以置信,“她这算是什么意思?想挖墙脚?还是替高远那家伙来探虚实?”
张涛的反应则直接且带着技术人员的冷峻:“我们的信息处理效率引起了注意,这本身就是风险。她提到的‘更有挑战性的项目’和‘未来发展’,听起来像糖衣炮弹。核心目的可能是获取我们的技术思路,甚至是想将我们纳入她的体系,削弱我们的独立性。”他看向王哲,“你当时含糊其辞是对的,但我们不能一直被动。需要明确的应对策略。”
王哲赞许地点点头,张涛的分析切中了要害。“涛哥说得对。我判断,林婉婷背后可能不止她一个人,或许代表着一个圈子,高远很可能也在其中。他们的提议,无论是合作还是招揽,本质上都是想整合资源,为他们所用。我们一旦接受,很可能失去自主权,变成他们的技术工具。”
王哲拿起笔,在白板上条分缕析地写下拒绝的理由:
“第一,独立性原则:团队刚刚走上正轨,必须保持决策独立。依附于更强的势力,短期内可能获得资源,但长期看,我们的发展路径将被他人主导。
第二,技术保密性:‘信息雷达’是我们的核心优势,其具体实现逻辑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过早、过深地与合作方共享,无异于自毁长城。
第三,目标差异性:我们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实盘验证策略、积累原始资本。而林婉婷他们可能更看重模拟盘排名、校园影响力或更宏观的‘项目经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
第四,信任基础薄弱:我们与对方缺乏足够的合作历史和信任基础,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深度绑定,风险极高。”
他的分析逻辑清晰,像代码一样层层递进,说服了张涛,也让李壮从最初的兴奋中冷静下来。
果然,第二天下午,王哲的手机收到了林婉婷发来的一条措辞优雅、信息量却很大的短信。短信先是客气地感谢了前一天的“愉快交谈”,随后切入正题,表示她和一个“小组”(并未明确提及高远)对王哲团队的能力非常欣赏,希望有机会深入聊聊“合作的可能性”,并提议晚上在校园咖啡馆“清荷轩”见面详谈。
挑战书,以一种彬彬有礼的方式,递到了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