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带来的媒体喧嚣尚未完全平息,一股更具实质性的力量已兵临城下。三天后,一份制作精良、措辞严谨的《投资合作意向书》被送达“瞬忆”团队实验室。它来自国内顶尖的风险投资机构——“磐石资本”,以其精准的眼光和扶持硬科技企业着称。这份厚重的文件,静静地躺在实验室中央的桌面上,封面烫金的Logo在日光灯下泛着冷峻的光泽,其存在感甚至超越了一旁的金色奖杯。它不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关乎未来道路选择的现实考卷。
“磐石资本”位于城市CBD核心区的顶级写字楼顶层。当王哲四人走出电梯,踏入其接待区时,一种无形的气场便包裹了他们。脚下是吸音的昂贵地毯,墙壁是冷灰色的金属质感装饰,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鳞次栉比的摩天楼群,仿佛整个城市的商业脉搏都在脚下搏动。这里与杂乱而充满活力的大学实验室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空气中弥漫着咖啡香与一种高效、冷静、乃至略带疏离的氛围,每一处细节都在无声地强调着资本的权力与规则。
李壮特意穿上了为领奖购置的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他反复调整着领带结,眼中闪烁着混合了野心与紧张的微光。他低声复习着准备好的数据,试图将学生气的兴奋转化为商业人士的沉稳。
苏小蕊则是一贯的冷静,她穿着合身的职业套装,鼻梁上的眼镜片后,目光锐利如扫描仪。她手中紧握着装有详细财务预测和技术路径图的平板电脑,那是她的盾牌与武器。
张涛显得最为不安,他几乎是被李壮半拉着走进来的。他下意识地避开那些审视的目光,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裤缝,脑海里反复回放着系统架构中可能被质疑的薄弱环节。
王哲走在最前面,他的步伐稳定。他深呼吸,努力将那种因环境陌生而产生的些许局促感压下去,试图找回在技术世界里那份熟悉的掌控感。他的超感能力让他比其他人更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空间里流动的不仅仅是空气,还有隐藏在各种得体微笑下的计算、评估和潜在的压迫感。
会议室内,磐石资本的合伙人赵先生主导着会谈。他年约四十,眼神锐利,语气平和却自带权威。
“祝贺你们,年轻人。”赵先生开场,声音在隔音良好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瞬忆’的项目我们跟踪了一段时间,你们的金奖,证实了我们的判断。”
李壮立刻接过话头,语气热情而自信:“非常感谢赵总的认可!我们坚信‘瞬忆’的市场潜力巨大,目前用户数据增长符合预期,金奖之后,品牌曝光度提升了300%,我们有详细的商业化路线图...”
赵先生微微点头,目光却转向王哲:“王同学,作为技术核心,你如何看待李同学描绘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在面临‘智汇未来’等公司类似产品的竞争时,你们的技术护城河,具体体现在哪些代码层面和算法迭代上?”
这个问题精准且犀利,绕开了宏观叙事,直指技术核心。李壮一时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