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的逻辑: 人生的最优解 = (体制内稳定职位 + 清晰晋升通道 + 社会认可度) / (可控的风险)。他坚信这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对儿子最负责任的安排。在他看来,创业等同于“瞎折腾”,是高风险且大概率血本无归的赌博。
· 王哲的逻辑: 人生的意义 = (实现技术理想 + 创造用户价值 + 自我意志主导) - (短期的不确定性)。他无法忍受自己的创造力和激情被束缚在一个按部就班的岗位上,他追求的是一种非标化的、充满可能性的生命体验。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条由时代、阅历和核心诉求共同构筑的巨大认知鸿沟。
起初,王哲试图用理性沟通,换来的是父亲更强烈的不容置喙的权威打压。那种被全盘否定理想和努力的滋味,像冰冷的针扎在心头。当父亲直接抛出那个“安排好”的工作时,他感到一种被剥夺选择权的愤怒和深深的无力感。
争论逐渐升级,父亲的语气愈发严厉,甚至带上了“不识好歹”、“眼高手低”的指责。母亲在一旁焦急地试图缓和,却无能为力。
王哲猛地站起身,胸膛剧烈起伏,长久以来积压的压力、委屈和坚定在此刻爆发,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却异常清晰:“爸,您安排的路很好,很安全,但那不是我的路!我的价值,不需要靠一个编制来定义!‘瞬忆’就是我的选择,无论多难,我会走下去,也必须走下去!”
那一刻,整个客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在王哲的感知中,这个家,尤其是父亲的存在,像一个强大的、散发着沉重青铜色光泽的能量印记,代表着传统、秩序与稳定。这股能量试图将他包裹、同化,将他塑造成另一个类似的印记。而他自身的能量场,则是跃动的、充满探索欲的蓝色与金色交织的星火。此刻,这两股能量在他的内心剧烈冲突、撕扯,带来的是一种近乎灵魂层面被撕裂的痛楚。他既无法背叛那个生他养他的“青铜印记”,更无法熄灭自己心中那簇代表独立与创造的“星火”。
小主,
父亲口中的“信息中心技术岗”,是一条“被安排好的、看得见尽头的路” ,平坦、安稳,却缺乏惊喜。而王哲所选择的创业之路,则是一条 “需要自己徒手开辟的、迷雾重重的路” ,布满荆棘,却也通向无限可能的远方。这两条路,象征着中国社会转型期两代人对于“成功”与“幸福”的截然不同的定义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