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站在人群外围,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的超感能力让他清晰地“捕捉”到,一股全新的、更加灵动而强大的“创造性能量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张涛和整个团队中激荡、奔涌。他知道,他们终于在悬崖边缘,抓住了一根真正可能救命的、与众不同的藤蔓。
在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里,实验室再次进入了不眠不休的状态。但这一次,主导氛围的不再是压抑的绝望,而是一种豁然开朗后的狂热与专注。
张涛基于王哲的启示,彻底抛弃了追求稳定收敛的传统建模思路,转而采用了一种借鉴了复杂系统理论和随机动力学的前沿算法框架。他将之前所有训练失败产生的“异常数据”作为新的训练集,尝试让模型去学习并模拟大脑记忆编码中那种固有的、微妙的不稳定性与临界特性。
过程依然充满挑战,但希望的火种已经重燃,并且越烧越旺。
在最后期限到来的前一夜,凌晨四点。
张涛团队全新的、第十九次构建的模型,在经历了数次小规模的、可控的“临界波动”后,竟然首次成功地、稳定地运行了起来!并且,在针对一段程序性记忆(一套简单的太极拳动作)的模拟测试中,系统不再仅仅是输出静态的动作序列图像,而是生成了一段可以流畅播放、并且能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速度调整的动态过程!
虽然这个动态过程还很简单,略显粗糙,但其中蕴含的那种“活”的、可交互的特性,与之前所有的“记忆快照”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那段略显生涩却连贯无比的太极拳动态模拟,首次在主屏幕上展现出来时,整个“深潜者”项目区先是陷入了极致的寂静,随即爆发出近乎疯狂的欢呼声!那个曾经哭泣的工程师,此刻与其他同伴紧紧拥抱,脸上满是泪水与笑容。李壮用力捶了一下墙壁,震得白板嗡嗡作响,嘴里大吼着:“牛逼!” 苏小蕊捂住了嘴,眼眶瞬间红了,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张涛没有欢呼,他只是一屁股瘫坐在地上,背靠着冰冷的机柜,仰着头,望着屏幕上那循环播放的、代表着新生的动态影像,泪水无声地从他布满血线的眼中汹涌而出。那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更是一种从灵魂深处迸发出的、穿越绝望深渊后的巨大宣泄与感动。
王哲站在远处,看着这如同庆典般的一幕,嘴角终于难以抑制地向上扬起,勾勒出一个深沉而欣慰的弧度。
绝处,终于逢生。
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原型的成功,更是一次团队信念的涅盘。他们找到了一条独一无二的技术路径,一条拥抱复杂性、甚至从“失败”中汲取力量的道路。这团从灰烬中重燃的火焰,其光芒,或许将能照亮他们通往未来的、更遥远的征程。
然而,王哲也清晰地知道,这只是一个序曲。将这个粗糙的原型转化为足以震撼世界、并为他们带来救命资金的成熟成果,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但此刻,希望,已然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