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定位,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却又豁然开朗。
“我们不去直接挑战现有的消费电子巨头,”王哲阐述着他的逻辑,“我们要做的,是成为他们,乃至教育、医疗、司法、工业培训等领域巨头们,在需要‘记忆升级’时,无法绕开的底层技术供应商。”他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理念:“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我们要通过掌握核心的‘记忆引擎’,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让市场来追逐我们,而不是我们疲于奔命地去迎合市场。”
张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个架构完美地保护了他的研究净土,让他可以继续心无旁骛地探索“道”的层面。李壮则摩拳擦掌,这意味着他的工程团队将面对更具体、更有挑战性的产业化问题,这远比在实验室里与飘忽的算法搏斗更让他兴奋。
苏小蕊立刻领会了其中的商业智慧:“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避开竞争最激烈、营销成本最高的2C红海,直接切入门槛更高、壁垒更强的2B赛道。而且,作为赋能者,我们面临的伦理和隐私压力会小很多,风险也更可控。”
“哲牛科技”成立的第一个月,并未大张旗鼓地宣传,而是进行了一次极其精准的“外科手术式”出击。
目标,是国内一家顶级的航空航天模拟器制造商。他们长期受困于飞行员在复杂故障状态下,操作记忆提取速度与准确性不足的问题。传统的静态操作手册和视频教学,在极端压力下效果大打折扣。
小主,
王哲亲自带领一个由张涛(负责技术讲解)和李壮(负责可行性评估)组成的精干小组,直接拜访了该制造商的技术总监。
演示是在对方高度保密的仿真实验室进行的。没有华丽的PPT,没有浮夸的辞藻。王哲只是平静地陈述:“我们无法复制飞行员的所有经验,但我们可以尝试,让关键的操作记忆‘活’过来。”
张涛则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了“活记忆”模拟如何通过捕捉神经编码的关键特征,在系统内部动态重构出故障识别与处置的过程性记忆,而不仅仅是结果。
随后,他们让一名工程师佩戴上经过李壮团队优化后的轻量级采集设备,在模拟器中经历了一次精心设计的引擎失效故障。当演示结束,系统不仅回放出了操作者当时的所有动作,更以一种近乎直觉的、可随意切换视角的动态流程,清晰地“复盘”了操作者从感知异常、判断故障类型到执行关键补救措施的完整思维与动作链条!甚至能标识出其中几个因紧张而产生的、微小的犹豫和修正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