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涅盘重生

当林家内部权力更迭、苏望舒伸出橄榄枝的消息传来时,王哲正站在“哲牛”新租下的临时办公区窗前。这里虽不及昔日总部气派,却不再有破产前的压抑窒息。窗外,初夏的阳光慷慨地洒满城市,仿佛隐喻着命运的轮回——仅仅数月前,他们还在至暗时刻里挣扎求生。

“苏望舒的提议,各位怎么看?”王哲转身,目光扫过核心团队成员。

李壮第一个拍案而起:“和解?想得美!当初他们往死里整我们的时候,怎么不想想今天?要我说,就该乘胜追击!”

“从情感上,我完全理解李壮。”苏小蕊冷静地接话,“但从商业战略角度,我们需要区分林振岳的激进派和苏望舒的实业派。苏家的产业根基在精密制造和供应链,这正是我们未来生态布局需要的。”

张涛推了推眼镜,突然冒出一句《周易》卦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如今我们如龙出潜渊,正是需要广结善缘的时候。”

这场争论持续了整个下午,每个角度都被充分讨论。最终,王哲作出决断:“仇恨会蒙蔽双眼。我们要建立的不是复仇帝国,而是技术理想国。接受和解,但必须坚持三个原则:第一,林家必须公开承认此前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二,建立平等的商业合作,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控制;第三,合作范围严格限定在技术应用领域。”

这个充满智慧的决策,成为了“哲牛”正式重生的序曲。

融资盛宴与价值重估

几乎在和解消息传出的同时,资本市场向“哲牛”敞开了前所未有的大门。

曾经对王哲避之不及的投资人,如今挤满了公司简陋的会议室。红杉、高瓴、软银......这些顶级投资机构的合伙人亲自到场,不仅带着巨额支票,更带着前所未有的尊重。

“王总,我们愿意领投本轮融资,估值可以按照您说的来。”一位知名基金的创始合伙人诚恳地说,“我们看重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贵团队在绝境中展现的韧性。”

经过精心筛选,“哲牛”最终完成了由三家顶级机构联合投资的B轮融资,估值达到惊人的50亿美元,较破产前翻了二十倍。这笔不仅仅是资本输血,更是市场投下的最强信任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