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海外拓展

“第一,成立全球化筹备小组,林婉婷任组长,负责整体战略、市场准入和法律合规。苏小蕊任副组长,主导技术适配与伦理本地化。李壮和Silent作为核心技术支持。”

“第二,技术先行。Silent,由你牵头,立即启动‘心火’引擎全球化架构升级项目,重点解决跨境数据合规、低延迟部署和增强型安全防护问题。苏小蕊,你负责组建‘文化语境与伦理适应性’研究团队,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文化禁忌、价值偏好和监管要求,对‘瞬忆’的输出逻辑和内容库进行精细化的本地化调优,这甚至比技术升级更重要。”

“第三,市场切入,选择‘灯塔市场’策略。我们不四面出击,而是集中资源,先攻克一个最具标杆意义、同时规则相对明晰的市场。我建议,首选欧洲。”

“欧洲?”李壮有些不解,“老苏不是说欧洲监管最严吗?干嘛先去啃这块硬骨头?”

“正因为其监管最严,门槛最高。”王哲解释道,“一旦我们成功获得欧盟的认可,尤其是在数据隐私和AI伦理方面的认证,就相当于拿到了全球市场的‘信用背书’,之后再进入其他市场,阻力会小很多。这叫做‘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取法乎上,力争其上’!”

这一战略眼光,让林婉婷也为之侧目,她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战略方向既定,“哲牛”这部庞大的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然而,真正的挑战,在具体执行中才逐一浮现。

苏小蕊的团队首先遇到了难题。他们发现,即使在欧盟内部,不同国家对于“隐私”、“偏见”、“透明度”的理解和侧重点也存在细微差别。例如,在德国,数据保护的严谨性近乎苛刻;而在法国,则更关注算法决策的“可解释性”。要将“瞬忆”的伦理框架完美适配这些要求,需要进行大量细致入微的调整,工作量远超预期。

小主,

Silent面临的则是更硬核的技术挑战。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假设性存在)对高风险AI系统的技术要求极为严格,尤其是在系统鲁棒性、网络安全和事故追溯方面。他必须对“心火”引擎的核心模块进行近乎重构级的加固,并设计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审计日志体系。

李壮则在与一家欧洲云服务商洽谈数据中心合作时,遇到了商业文化上的障碍。对方节奏缓慢,决策链条长,对于“哲牛”这样一家来自东方的、尚未在欧洲证明自己的初创公司,抱持着天然的谨慎和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