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木雕手办

第一箭我太过紧张,箭直接脱靶了,引来一阵哄笑。我深吸一口气,回想以前教练教过的要领:站稳、呼吸、瞄准...第二箭总算中了靶子边缘,至少没脱靶。

第三箭我凝神静气,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靶心上。周围的声音仿佛都远去了,眼中只有那个红色的圆心。弓弦震动,箭离弦而出——

红心!摊主高声宣布。

人群发出惊叹,我得意地看向李冶,她正冲我竖大拇指,笑得比阳光还灿烂。虽然总成绩只排第三,但裁判还是给了个安慰奖——一个小巧的羊脂玉佩,温润光滑,上面雕着简单的云纹。

送给你,我把玉佩递给李冶,谢谢你带我出来玩。

她愣了一下,接过玉佩时我们的手指短暂相触,她的指尖微凉。没想到你还挺有心的。她轻声说,将玉佩系在了腰带上。

离开射箭场,日头已经偏西。李冶带我来到一家临河的茶肆休息。茶肆建在水边,木质的地板延伸到河面上,形成一个小小的平台。我们选了张靠边的桌子坐下,脚下就是潺潺流水。

累了吧?李冶点了一壶上好的龙井,茶香立刻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还好,我活动了下酸痛的胳膊,就是这弓比我们那的重多了。

李冶一边斟茶一边给我讲起乌程的风土人情。你知道吗,她抿了口茶,阳光透过茶杯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太湖里有种银鱼,通体透明,鲜美无比,今晚让厨子做给你尝尝。

我正想回答,邻桌几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突然大声议论起来。

听说李太白又出新诗了!一个穿蓝袍的说,激动得手舞足蹈。

是啊,另一个接话,摇头晃脑地吟诵,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真是绝妙!

我一口茶喷了出来。这不是李白的名句吗?按历史时间算,这首诗出自天宝十三载也就是753年的时候,现在是天宝九载750年,李白应该还没有写出这首诗,可是为什么已经有人吟诵?

怎么了?李冶奇怪地看着我,递过来一块帕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事,我强压住心里的思绪和好奇,茶太烫了。

那几个书生继续高谈阔论,话题转到了朝政上。

听说杨国忠又要加税了,蓝袍书生压低声音,再这样下去,百姓怎么活?

嘘,小声点,同伴警惕地看了看四周,隔墙有耳。听说他为了讨好贵妃,在长安大修宫殿,耗费无数。

我竖起耳朵想听更多,却被李冶拉了起来:走吧,去太湖边走走。再晚就看不成乌程最美的日落了。

离开茶肆,我忍不住问:刚才他们说的杨国忠...

你连杨国忠都不知道?李冶惊讶地看着我,当朝宰相啊,杨贵妃的族兄。仗着贵妃得宠,在朝中一手遮天。

我心头一震。杨贵妃...那不就是说安史之乱快来了?历史上安禄山造反是在755年,如果现在是天宝九载...那就只有五年时间了!

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李冶关切地问,伸手摸了摸我的额头。

没事,我勉强笑笑,感受着她微凉的指尖,就是突然想到些事情。

李冶若有所思地看了我一眼,没再追问。我们沿着湖边小路向太湖方向走去,夕阳将我们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我偷偷瞥了眼身旁的李冶,她银白色的长发在夕阳下仿佛燃烧起来,美得令人心碎。

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历史没有改变,五年后这片繁华的江南水乡,将陷入战火之中。而眼前这个鲜活灵动的女子,在历史上留下的只有几首诗和一个模糊的传说。这个认知让我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疼得几乎无法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