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家族风云1

两日后的清晨,杨国忠来到我的府邸,告知今日午后要在他的府中进行家族议事,望我务必前去。

吃过午膳,我便来到相国府。管家老赵将我引到议事厅,厅内两侧已经坐了二三十人,正前方的主座位置正是杨国忠,右边下手是杨玉环。杨国忠见我入厅,便拉着我坐在了左手边,引来场内一阵喧哗。

此乃我的义子李子游,深得圣上爱戴,如今已是朝中谋士之一。杨国忠环视众人,声音洪亮,今日邀大家来府一叙,更是有要事相商。

说话间,杨国忠把前几日我看到的奏章拿了出来,正是那份关于改革税制的奏章。

我手中有份奏章,即将呈禀圣上,其中有些事项与你们相关,今日我提前告知。杨国忠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读:

其一,调整均田制:严格限制土地买卖,防止豪强地主吞并小农土地;重新分配无主荒地给无地农民,确保底层百姓有基本生产资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二,推行限田政策:规定个人或家族占有土地的上限,超出部分由国家赎买或强制分配;加强对豪强地主的监管,打击非法侵占行为。

其三,改革租庸调制:按实际土地占有情况征税,避免贫者多税,富者逃税的现象;允许以货币或实物灵活缴纳,减少对底层农民的盘剥。

其四,推行按量征税模式:按资产征税,而非单纯按人口征税,使赋税更公平;简化税收流程,减少地方官吏中饱私囊的机会。

其五,设立独立审计机构:派遣中央官员巡查地方税收情况,严惩贪污腐败;建立透明的税收账目,防止地方官员横征暴敛。

其六,限制地方额外征敛:明确赋税标准,禁止州县擅自加征杂税。

杨国忠掷地有声:就这些是与我弘农杨氏息息相关,其它的我就不在这里说了,各位以为如何?

我突然一怔,这不正是两税法的内容吗?我赞许地看着杨国忠,心情极好。若真能将此执行,对大唐百姓而言,真是太好了。

虢国夫人杨玉瑶第一个站出来,发髻上的金步摇随着她激动的动作叮当作响:国忠,你这是让我们变卖家产吗?你现在贵为相国,玉环又是贵妃娘娘,正是我弘农杨氏建立基业的大好时间,怎么会拿出如此下策?她一脸的不情愿。

虢国夫人杨玉瑶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她今日特意穿着绛红色蹙金绣孔雀纹大袖衫,金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衬得她面色愈发凌厉。

杨国忠面色不变,只是手指在奏章上轻轻敲击。我注意到他指节处有几处墨渍,想必是连夜修改奏章留下的痕迹。

三妹,杨国忠声音沉稳,正因我们杨家如今显赫,更该以身作则。这些政策看似削弱世家,实则是为大唐续命。

笑话!虢国夫人猛地站起,腰间玉佩叮当作响,我杨家产业遍布关内、河东,按你这新政,每年要多缴多少赋税?她环视四周,在座各位,谁愿意把自家钱粮白白送人?

厅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声。几位年长族人交头接耳,面露不满。一位身着深青色圆领袍的中年男子——杨玄璬轻咳一声,厅内立刻安静下来。

国忠,杨玄璬缓缓道,新政用意虽好,但施行起来恐怕...

叔父,杨玉环突然开口,声音如清泉流过玉石,请容侄女一言。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这位大唐最尊贵的女子。她今日只简单挽了个堕马髻,簪一支金凤步摇,却比满室华服更显雍容。我注意到她指尖轻轻摩挲着案几边缘,这是她紧张时的小动作。

侄女虽居深宫,却也知民间疾苦。杨玉环声音轻柔却坚定,去岁关中蝗灾,我亲眼见百姓易子而食。若继续横征暴敛,恐怕...

她没说完,但意思已明。虢国夫人却冷笑一声:玉环妹妹久居深宫,不知柴米贵。我们杨家能有今日,靠的就是这些产业。若按国忠所言,不出三年,我杨家便要沦为二流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