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送别师父

“走了走了!”李白洒脱地一挥手,转身便向外走去,毫不拖泥带水,边走边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哈哈哈哈哈……”

豪放的笑声渐行渐远,那袭白影消失在月洞门外,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送别师父,我心里踏实了不少。有他这尊大神在暗处策应,我在长安行事也能多几分底气。

接下来的几日,范阳城似乎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但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汹涌得更甚。

来自长安的消息通过严庄,断断续续地传到我的耳中。

太子李亨的处境,果然如我所料,急转直下,岌岌可危。

安禄山派系的御史,联合杨国忠暗中推动的力量,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对东宫发起了连绵不绝的攻讦。

奏疏雪片般飞往兴庆宫,罪名五花八门,从“结党营私”、“窥测圣意”到“任用小人”、“奢靡无度”,甚至还有捕风捉影的“巫蛊厌胜”之说!

最关键的是,失去了李泌这位智慧超群的谋主,太子李亨仿佛被砍掉了左膀右臂,应对失措,昏招迭出。他越是急于辩解,越是动作频繁,落在多疑的玄宗皇帝眼中,就越是坐实了“心怀鬼胎”的嫌疑。

小主,

据说陛下对太子的申辩斥责越来越严厉,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给太子难堪。东宫属官被清洗了一批又一批,太子党的力量被极大削弱。

李亨如同被困在网中的野兽,焦躁、愤怒、恐惧,却又无能为力。他越是挣扎,那无形的网就收得越紧。

听到这些消息,我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反而有些沉重。这就是权力斗争的残酷,一步走错,便是万劫不复。而我,正是推动这一切的幕后黑手之一。

严庄每次来向我“通报”这些“好消息”时,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和对我愈发深厚的“敬佩”。

“李大夫真乃神算!”他有一次忍不住击节赞叹,“太子如今已是焦头烂额,陛下对其信任降至冰点。只要再有一把火,必能将其逼入绝境!届时,将军挥师南下,便是顺天应人!”

我面上保持着淡然微笑,心里却暗叹:这把火,我早已备好。只等最恰当的时机,便会点燃。

在范阳住了半月有余,我感觉时机已然成熟。继续留在这里,虽能近距离监控安禄山,但也容易陷入被动,成为他手中的人质或筹码。返回长安,才能更灵活地操控局面,与杨国忠里应外合。

于是,我择日向安禄山提出了辞行。

节度使府书房内,安禄山听到我的请求,那双小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和疑虑:“贤侄这就要走?可是俺老安哪里招待不周?还是底下那些杀才又惹贤侄不快了?”

我连忙拱手,表情诚恳无比:“将军哪里话!范阳半月,承蒙将军盛情款待,哲受益匪浅,铭感五内。

只是,如今长安局势瞬息万变,正是需要人手之时。哲若继续滞留此地,远离中枢,如何能更好地为将军谋划,推动大事?回到京城,我才能更好地与杨相国配合,里应外合,确保将军大计万无一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