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我来封帝

季兰轻笑:“有你在,还怕什么?你可是能把奸臣变成贤相的神人呢。”

我转身抱住她,心中涌起无限柔情:“是啊,有我在,没什么不可能的。”

毕竟,我可是来自未来的穿越者,带着一千多年的历史知识和现代智慧。在这个时代,我简直就是开了挂的存在。

不过...让李瑁称帝这条路,依然充满荆棘。太子党羽遍布朝野,安禄山虎视眈眈,玄宗皇帝虽然年老昏庸,但帝王心术依然不可小觑。

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李瑁这个优柔寡断的王爷真正建立起帝王的自信和魄力,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一步一步来吧。”我自言自语道,“先搞定太子和回纥勾结的证据再说。”

与相爱之人躺在床榻之上,心中思绪良多,再有十月我将拥有自己的子嗣。季兰已经睡着,月光洒在她安详的睡颜上,美得不可思议。我轻轻吻了吻她的额头,心中充满感激——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能有这样一个知心爱人相伴,是我最大的幸运。

明日,又将是一场新的博弈。但我信心满满,因为我知道,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我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我知道未来。

时间如白驹过隙,尤其是在充满期盼的日子里。仿佛只是几个晨昏交替,日历便已悄无声息地翻到了四月中旬。长安城的柳絮飘得愈发肆意,如同漫天飞雪,却也带来了初夏将至的微醺暖意。

距离五月初二的大婚之日,满打满算,已不足半月。

整个李府上下,都弥漫着一种忙碌而又喜庆的气氛。红绸开始零星点缀,库房里堆叠的礼品箱笼一日多过一日。但最忙碌的,并非我这个准新郎官,也不是安心养胎、偶尔指挥若定的准新娘李冶,而是我那位于权力巅峰的“义父”——当朝右相杨国忠。

这位义父大人,最近简直像是焕发了事业的“第二春”,只不过这“春天”的主题是婚庆。朝堂之上,他雷厉风行推行“太子计划”的同时,总能在恰当的时机(比如陛下心情愉悦时),貌似不经意地提一嘴“我那义子

的婚事筹备不易,然礼不可废”;下朝之后,他那宰相仪仗穿梭于长安各坊的频率明显增高,今天去司天台核对吉时细节,明天去将作监督促婚宴器具,后天又亲临尚舍局查看为婚礼临时增调的宫女宦官名单……那劲头,真真是比自家亲儿子成婚还要上心百倍。

我有几次在府中遇见前来汇报进程的相府属官,他们个个面带苦笑,言谈间充满了对右相大人“事无巨细、力求完美”的敬畏。据说杨国忠放出话来:“子游乃陛下亲封的三品银青光禄大夫,国之栋梁!他的婚事,岂能等同儿戏?不可怠慢!必须让整个长安城都看到朝廷的恩宠,看到礼仪的庄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甚至拟了一份长长的名单,意图将长安城里有头有脸的官员,无论清流浊流,无论是否与我有旧,几乎一网打尽,全都请来观礼。

这排场,光是想一想,我就觉得头皮有些发麻。心里那点关于“开源”的紧迫感又冒了出来:阿福那边分号的红利,加上兰香坊的进项,怕是真撑不起义父理想中“让全长安侧目”的超级婚礼。但愿他老人家只是在过“贤相”的瘾,可别一时兴起,真搞出个“一百零八抬”的极限操作,那我怕是要提前体验“破产”的滋味了。

这日晌午,我刚陪李冶在庭院里晒了会儿太阳,看着她微隆起的小腹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心中一片宁静。李冶慵懒地靠在我身上,金眸微眯,像只餍足的猫儿,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卷着我垂下的发丝,哼道:“杨相这般兴师动众,怕是连陛下和贵妃娘娘的婚礼规制都要比下去了。子游,你这‘义子’的身份,如今可是价值连城呢。”

我捏了捏她的鼻尖,笑道:“怎么,夫人是怕风头太盛,惹人嫉妒?”

“嫉妒?”李冶嘴角勾起一抹张扬的弧度,“我李季兰的夫君,配得上这份风光!只是……”她话锋一转,带着几分狡黠,“你可别忘了,咱们还欠着茶仓那边一群小猴儿喜糖呢,杜甫前儿个还派人来问,何时才能带孩子们来府里沾沾喜气。”

正说笑着,前院传来一阵喧闹,夹杂着阿东略带激动地通报声:“老爷!夫人!姚师傅!是姚师傅从乌程来了!”